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②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节选自《蹇叔苦师》)

(注释)①管:钥匙。②潜:秘密地,这里指秘密地派出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师以袭远___________

(2)公____________

(3)又何___________

(4)肉食者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真不知马也

B.若潜师来                  何

C.郑必知之                    肉食者谋

D.无所                    学时习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4.试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曹刿和蹇叔二人身上的相同点。

 

1. (1)使…辛劳。 (2)推辞,不接受。 (3)参与。 (4)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C 3.(1)(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了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4.二人都拥有超人的政治远见,都敢直抒己见。从蹇叔的敢于直言、对形势的深入讲解和曹刿勇于请见、对战争成败因素的透彻分析可看出。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1)句意为:使军队辛苦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劳:使…劳苦; (2)句意为: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见;辞:推辞,不接受; (3)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4)句意为: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这里指目光短浅; 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A.他们的/表感叹语气; B.表时间 /凭,靠; C. 都作代词,指这件事; D.却/然后。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1)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2)重点字词:师:军队;劳:使……劳累。备,防备。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面对他人的劝阻,曹刿以大官目光短浅回复,可见曹刿注重长远;对于鲁庄公的小恩小惠行为,曹刿予以否定,可见曹刿目光远大;发现问题后又及时规劝鲁庄公,可见他敢于直言劝谏;蹇叔规劝秦穆公不要贪图郑国这一眼前利益,而应看到攻打郑国的不利因素和严重后果,可见蹇叔目光长远,考虑周到,且敢于直言劝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又何焉  ②中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也  ②引凄异

C.①战则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

D.逐之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肉食者谋  ②莲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一战    ②君之力

C.①战长勺    ②所患有甚死者

D.①登轼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言是混沌的,意是散碎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

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

⑥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⑦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1.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2.古诗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作者(出处)

代表作

思想感情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望月有感》

倾诉离乱之苦。

《诗经》

曲折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4.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