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启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喻)
B.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拟人)
C.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排比)
D.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反复)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族的独弦琴是一种奇妙的乐器,仅靠一根琴弦就能弹奏出婉转动听的歌声。
B.4月10日,铁路部门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列车运行方案,优化高铁列车开行路线。
C.刚刚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表示,推动共同繁荣并消除贫困是世行的使命和关注重点。
D.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使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泄气 浩瀚 眼花缭乱 抑扬钝挫
B.落第 涂墁 络绎不绝 正襟危坐
C.燥热 狼藉 自出新裁 巧妙绝伦
D.蹒跚 秀颀 重峦叠嶂 和言悦色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妖娆/富饶 麾下/朝晖 娉婷/大发雷霆 疆域/李代桃僵
B.坍塌/彤红 绮户/歧路 薄暮/抽丝剥茧 恭维/觥筹交措
C.亵渎/案牍 惊骇/遗骸 消灭/形销骨立 治理/心旷神怡
D.瞥见/弊病 制裁/栽脏 冠军/冠冕堂皇 秘诀/决一雌雄
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_____)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