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上书谏寡人          诽谤

B. 诸吏人皆案堵如      公问其

C. 门庭市              烨然神人

D. 待诸侯至定约束耳    水落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1.B 2.(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者:……的人/……的人; B.故:原来/缘故; C.若:好像/好像; D.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数月:几个月;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2)约:约定;王:做王。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可注意两个主谓句“(我们)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和“(你们)无恐”,意思是:(我们)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你们)不用惊恐!第一个主谓句有两个连续谓语“除害”“非有所侵暴”。故在“非”和“无”之前断开。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齐王,“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词句写出他采纳了邹忌的意见并具体实施,“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写出他纳谏的结果。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写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是为了广开言路。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此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齐威王已经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最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是最终目的,即齐国国势终于强盛,威震诸侯。乙文,“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写刘邦是从百姓的角度谈秦的暴政,是为了赢得民心;“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写刘邦安抚官吏和百姓,也是为了赢得民心。 参考译文: 甲: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民众被秦朝苛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只规定三条法律,杀人的处死,伤人或者合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官吏人民各司其职,各安生计。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侵犯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翻译下列各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3.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________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中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乙]三、学校应开展专题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_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改为“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查看答案

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邹忌八尺有余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