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①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④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臣之妾私臣_____________ (2地方千里____________
(3)性嗜鱼____________ (4)师随而伐之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
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 妻 之 美 我 者
②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俗易懂且切中时弊。“照镜子”是发现问题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衣冠”是改错纠正,端正思想、作风和行为的过程。要时刻感觉芒刺在背,用党纪国法、法规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懈怠。“洗澡”是让灵魂震憾,最好、最有效的“清洁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治病”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病情”,勇于吃药、积极看病、动手术。“治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健康党的肌体,让党的形象更干净、纯洁,使党成为率领13亿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dǐ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芒刺在背(_____) 懈怠(_____) 中流dǐ(____)柱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正确写法是“___”。
(3)文中“奢靡”一词的意思是 (____)
A.倒下 B.分散 C.糜烂 D.浪费
(4)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以这样修改:
____________。
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____________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____________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部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那么美丽。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样看来,大王你的过错太多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求石兽于水中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D.万钟于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