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引用各行业的英雄,深刻有力地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B.举例论证。举出各行业英雄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这一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C.道理论证。引用各行业的英雄,深刻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举例论证。举出各行业英雄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这一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2.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3.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1.D 2.①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上月底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 3.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一句中列举了各行各业的英雄,这是属于举例论证,指出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从而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社会中处处是英雄”。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①②段我们可以搜集到“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据此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们,“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正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我们生活的恬静美好,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剖

①宋教授走进解剖室,学生们已经等在那里了。学生们呼啦一声围上来,望着他胸前写有“某医院胸科手术专家”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

②他抬了抬头,眼角睥睨了一下这群学生娃,嘴边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开始吧。”

③他端详死者,像往常做手术一样,程式化地在胸膛处画出一条定位线,对学生们讲:“这是心脏的位置,只要我下刀,就可以取出他的心脏。但在取心脏之前,让我们估计一下死者的年龄和死亡的原因。”

④一名清秀的女生走上前来,“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

⑤他看了女生一眼,笑着说:“说得没错,但你对他年龄的估计也太武断了,你怎么知道他还有两个月零5天过50岁生日?记住,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

⑥女生没直接回答他,手颤抖着抚摸死者的脊椎,眉毛凄楚地拧着,面容忧戚地说:“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打扫卫生……”

⑦他说过不让她做这样的推断,但她还是一意孤行,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她的脸上居然还带了感情!这是一位医者最不能有的!他想批评她,但又要保持尊严,所以只冷冷一笑,双手抱在胸前,打量着女生。

⑧他是从农村考到医科大然后分到医院工作的。工作之后,他很少回老家。假如自己不是来自贫穷愚昧的农民家庭,而是来自城市某个知识分子家庭,那自己取得头衔和成就将会更容易,也会轻松一些……

⑨当然,这么多年,通过业务钻研和一些手段,有些头衔他也得到了,但付出的艰辛却是别人不能想象的……

⑩女生旁若无人地说着解剖之外的死者的劳作。学生们哄笑。

⑪“够了!”他一声大吼,制止了她。女生哇的一声哭了。时间突然凝固。

⑫“老师,”过了一会儿,女生擦干眼泪抬起头,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想问的是,假如躺在解剖台上的是您父亲,您还能冷静到没有一点儿感情吗?我母亲死于绝症,是我父亲靠种稻卖钱将我辛苦养大,他立志让我成为名医,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我偏偏不喜欢医生这一行,而我又不想让他伤心,所以就违心地上了医科大……”

⑬“他一直以为我喜欢医学,在我上大学后,他还兴冲冲地找了一份在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作,开玩笑说等他死了,他会将遗体捐献给医科大,让我解剖……”

⑭“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自修设计,铁了心要转行!﹣﹣没想到他死前真就立下医嘱捐献遗体,今天他就躺在这里,等我……我……”

⑮女生泣不成声。解剖室里空气瞬时凝结,一片寂静。他真的被感动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⑯他走上前去,像父亲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女生的头,无比愧疚地问道:“那你现在还转行吗?”

⑰女生……

⑱“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直接找我。”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宋教授走进解剖室,学生们望着他胸前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这就写出了学生对宋教授的态度。

C.宋教授告诫学生“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而她“还是一意孤行”,并且脸上还带了感情,教授一声大吼,制止了她。可见教授是一个教学严谨,冷酷无情的医生。

D.小说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他用捐献遗体供女儿解剖这一行为,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爱。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是怎样刻画女生的?

3.第⑧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女生为了不让父亲伤心,违心地满足父亲的愿望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医科大,这篇小说重在表现孝顺这个主题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查看答案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4)《观沧海》: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5)《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读书》: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而应推敲细思。

(8)《出师表》: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抱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处世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志趣。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引来不少文人的咏叹,有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苍凉,又有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壮阔。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