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B 【解析】 B项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对联“失马真成福”并不是出自《马说》,而是出自《塞翁失马》,而《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因此“化用了‘伯乐相马’”也不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末年初,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 màn(    )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骤然打响。疫情牵动人心,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准备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

中华民族在màn(    )长的历史进程中,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奋斗不息的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程中,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 ①     从来没有被压垮过,②     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③     、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 chéng chéng(    )(    )、守望相助,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争分夺秒,展示出强的“中国速度”,也是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挫(cuō)   漫延   漫长   众志成城   劲(jìn

B.挫(cuò)   蔓延   漫长   众志成城   劲(jìng

C.挫(cuò)   漫延   慢长   众志城成   劲(jìng

D.挫(cuō)   蔓延   慢长   众志城成   劲(jìn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义无反顾          B.既然   就   孤注一掷

C.但   而是   义无反顾          D.但   而是   孤注一掷

(3)各界人士用书法来表达抗击疫情的决心,对下面书法分析有误的是(   )

(一)        (二)           (三)          (四)

A.第一幅的字体属于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正典雅。

B.第二幅的字体属于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云流水,潇洒飘逸。

C.第三幅的字体属于楷书,厚重饱满,笔画连绵,挺拔雄秀,可作楷模。

D.第四幅的字体属于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婉柔。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当新冠病毒疫情来袭,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们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奋战在疫情最前线。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的诗句中,我们听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陶渊明《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我们悟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查看答案

这幅漫画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查看答案

题目:目光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③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的守护神

(一)

1938年,樊锦诗出生在一个富庶人家,自小衣食无忧,却一路自律努力,20岁时,考入北大考古系。那时,樊锦诗的心中就有了一份深深的眷恋——敦煌。茫茫大漠中百千洞窟的壁画,日日夜夜都勾绕着她。

大四,北大考古系组织学生到各地实习。樊锦诗毫不犹豫地报名去敦煌,和她同去的是另外三名男生。踏入甘肃最西部的敦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迎面而来。这里缺水,只能一日两餐,渴了喝苦咸的盐碱水。没有固定住所,将就睡在破庙里,半夜老鼠绕着她肆意乱跑,吓得她彻夜难眠。白天要去悬崖峭璧上的洞窟实习,攀爬时,简易的蜈蚣梯摇晃得厉害。为了减少攀爬次数,她就不下来吃饭,每天早上揣两个干馒头上去。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她甚至不敢多喝水。不过这些她都无暇顾及,因为洞窟里是另一重世界:天衣飞扬,色彩奔放,线条悦动……敦煌,这颗深埋大漠的遗珠,让樊锦诗在这片梦归之处如痴如醉。然而在江南长大的弱女子,终究抵不住大漠的极端天气。实习的第三个月,她便病重卧床,不得已提前结束实习返校。60个小时的硬座后,樊锦诗拖着浮肿的双腿,站在北京火车站。心里想着:再也不去了。可是毕业分配时,敦煌研究所来信,要招之前来实习过的四位学生。樊锦诗的名字,赫然在列。父亲担忧她的身体受不住风沙侵蚀,写信恳请校方斟酌,却不知道樊锦诗偷偷扣下了信。1963年,她毅然再赴敦煌,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一片云蒸霞蔚之下,她将小我忘得一干二净。

(二)

樊锦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敦煌。因无人帮她照顾孩子,每天离家前,她只能将儿子捆在襁褓里,安放在床上。孩子再大些,会翻身了,她又把被子摞起来搁在床沿上,防止他摔下来。每天下工回来,走近窗口,她都屏气凝神。听到孩子的啼哭才敢长舒一口气,要是没声音,她就吓得只敢推开一个门缝,看看孩子在不在。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四个月,樊锦诗实在独木难支,便将孩子送回了丈夫老家,托人照顾。樊锦诗常说:“我至今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对孩子。”

1986年,樊锦诗终于有了调离敦煌的机会,可她却离不开了。丈夫需要妻子,孩子需要母亲,敦煌需要樊锦诗,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的丈夫彭金章知道妻子对于莫高窟的痴恋,做出了从武汉大学调入敦煌研究所的决定,成全了妻子。至此,距离他们结婚已经整整过去了19年。彭金章去世后,平生最不爱接受采访的樊锦诗,破天荒地参加了《朗读者》节目。“老彭很喜欢看你们的节目。”这对分居19年、一生风雨同舟的老夫妻,将小我的儿女情长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

160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至今保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这些瑰宝不但面临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与日俱增的游客更会对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樊锦诗心里着急, [A]“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万一有闪失,我们就是罪人。”于是樊锦诗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敦煌石窟得以“永生”。2014年“数字敦煌”上线,游客在电脑前就可以看到莫高窟的清晰全景,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这是樊锦诗带领着莫高窟人,用12年的时间,在戈壁上创造的奇迹。那时,樊锦诗已经快80岁了。

樊锦诗原本是内向、柔弱的性格。然而现在她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正是这样的个性,让她在商业化洪流中第二次挽救了敦煌。彼时,敦煌方面有意对莫高窟进行商业开发,甚至提出了上市打算,要将莫高窟变成地方的摇钱树。一旦将文物牵扯入利益纠葛,壁画保护将难以为继。樊锦诗反应迅速,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她率领同事,北京、兰州两头跑。一次次耐心讲解,一次次据理力争,终于停止了莫高窟商业化的脚步。她欣慰地说: [B]“将来我滚蛋下台的时候,大伙能说句‘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四)

[C]57年,樊锦诗在黄沙里,在碧空下,守护着敦煌。数年前,樊锦诗与双胞胎姐姐会面。姐妹二人站在一起,姐姐似比她要年轻许多。樊锦诗身着素衣,眉目间已满是风沙吹过的沧桑。

“心里可有心酸不平?”

“无怨无悔。”樊锦诗回答。

(摘白《我心归处足敦煌》,有删改)

1.樊锦诗先是决定“再也不去了”,后又“再赴敦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品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文中[A] B][C]三个句子表现了樊锦诗的哪些品质? (答出四点即可)

4.从修辞于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依据本文内容,概写出一个事实论据,佐证鲁迅的这句话。(不超出所给字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