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皮箱与柿子 尤金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

    皮箱与柿子

尤金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妻,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他们的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极端不满意的神情。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們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④对着眼前这两张好像被火烤焦了的脸,可真辛苦啊!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⑤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变得有点酸痛了。

⑥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

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 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⑧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⑨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

⑩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

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选自2017年第8期《读者》)

1.说说文章以“皮箱与柿子”为题的作用。

2.请按照顺序用词语(短语)写出“日本夫妻”对“我们”态度变化的过程。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词句赏析

(1)“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5.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1.“皮箱与柿子”是本文的行文线索,“皮箱与柿子”在文中是体现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矛盾产生、化解直至变得融洽的载体,“皮箱”是矛盾的起因,“柿子”化解了矛盾,文题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物品并列起来,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矛盾缓和 ②亲密和谐 ③主动帮忙 3.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我们”和日本夫妻产生尴尬的起因。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解释困境、送柿子、教汉语等情节作铺垫。 4.(1)“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这个词写出我动作的小心谨慎,表现我深怕自己的好意会被日本夫妻拒绝。 (2)画线句子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日本夫妻情绪缓和、表露友善的过程,表现其因“我”送柿子而感到吃惊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微妙复杂的心理。 5.示例一:从日本夫妻的角度,不要将那些无意妨碍自己乃至得罪自己的人拒之千里,而是要接受他人的善意,和谐相处。 示例二:从“我”的用度,要善于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热情待人,乐于助人。 【解析】 1.考查文章以“皮箱与柿子”为题的作用。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如标题“皮箱和柿子”,是文章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物件:柿子在文章中是用来化解矛盾的,皮箱在文章中是体现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矛盾产生、化解的载体。也就是说“皮箱和柿子”是情感的凝聚点,是全文的“文眼”,由此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同时“皮箱和柿子”又看不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任何内容,所以又有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情节线索和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我”将四个柿子中最大最圆的两个递给日本夫妻,矛盾得以缓和;日本夫妻买了四包橘子,“送了两包给我们”,“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汉语,关系亲密和谐;“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可见日本夫妻的热心主动。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第②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的交待,开启下文的情节和为下文日本夫妻的不满与矛盾的化解蓄势。从内容上看,这段话叙述了“我”携带的物品之多,由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1)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小心翼翼”:本指动作非常小心谨慎。根据语境可知,因为我的大行李挤占了日本夫妻的空间,让他们不高兴,于是我希望通过送柿子来缓和气氛。这里通过描写动作的小心来表现我深怕自己的好意会被日本夫妻拒绝的心理。 (2)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从“紧紧绷着的脸”“松懈了”“注入了一点笑意”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日本夫妻情绪缓和、表露友善的过程;从“他们惊了一下”“出其不意”可以看出,表现了日本夫妻因“我”送柿子而感到吃惊甚至有些不好意思的微妙复杂的心理。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在理解本文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实践,谈谈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即可。注意表述语句的流畅、简洁与生动性。从日本夫妻的角度看,不要将那些无意妨碍自己乃至得罪自己的人拒之千里,而是要接受他人的善意,和谐相处。文中的“我”并不是有意要挤占日本夫妻的空间,并且“我”主动给他们柿子,起劲教他们汉语。从“我”的用度看,要善于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热情待人,乐于助人。文中的“我”主动用小小的柿子化解了皮箱给对方带来的尴尬,并得到了甜美的回报。说明我们与陌生人相处,首先应有一颗真诚的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网瘾”

(1)根据短文内容,请在 A、B 处填上恰当的词语。青少年为什么会染上网瘾?中科院心理所高文斌博士认为:中国孩子在成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

A ______ 的缺失。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些离异家庭和留守家庭,孩子沉迷网络的概率就大,尤其是男孩。

游戏的缺失。当然不是指电脑游戏。孩子需要游戏去释放剩余的精力。需要在游戏中有肢体接触。当现实无法满足时,他们就去找替代品,很容易迷上网络游戏。

B ______ 的缺失。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伙伴玩耍,但家长早晚接送,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在校作业负担也重,无空闲时间,网络便提供了机会。

(2)甲、乙两幅漫画是家长对孩子上网不同的做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我赞成 ______ 的做法,赞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的“网瘾”。一时间成了家长、老师、社会非常关心的话题。网民在网上纷纷跟帖参与讨论,你也来参加吧。

@落雪就梅酒一壶:如果一个青少年每天打游戏三四五个小时,他的学习、身体、精神状态、人际交往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容易产生偏执、孤僻,甚至暴力倾向。

@米呦呦 TFBoy:如果网游是一种病,那每天刷微博,玩朋友圈,聊微信,淘宝购物是不是也是一种病?

我的跟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贾政一举目,见(甲)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乙)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他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丙)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上文中的甲指   (人名),乙指   (人名),丙指   园。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大后/乡愁是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3)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___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4)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又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演化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阴(晖:日光。) B.日星隐(曜:光芒。)

C.春和明(景:风景。) D.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楼也        微

B.此乐何        南潇湘

C.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5.②③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