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鲜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1.本段文字选自《 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
2.筑路队伍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队员的吃住条件怎样?他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3.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这里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人们追逐金钱、追求名牌、追捧明星,在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提醒自己感恩、知足,提醒自己多关注那些已拥有的东西。
请拟一个包含“拥有”这个词语的标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报复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1.通读全文,小说围绕“报复”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况回答。
2.文中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彭恩的胆怯与恐慌,请分析其作用。
3.文章结尾彭恩写“那张纸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小说的主人公是彭恩还是文亚明.穆勒?请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
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客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总之,种种自身的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下列列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中跑出去。
B.荔枝売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物质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文章的第5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文章第6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最主要原因。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裏的《荔枝语》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简,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存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①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徐知诰,徐温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徐温执之/ 被坚执锐
B.遇由是不忍战/由是感激
C.以吴王命说之曰/公输盘不说
D.遇乃开门请降/乃悟前狼假寐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知 诰 事 温 甚 谨 安 于 劳 辱 或 通 夕 不 解 带 温 以 是 特 爱 之
3.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___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叙仲永之奇特,后写仲永之退化,先详后略,欲抑先扬,对比鲜明。
B.文章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他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之人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C.本文语言十分简练。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