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天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毅行①宅隙地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天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毅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石             奇山水,天下独绝

B.铭曰           不足外人道也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砚不复得         石兽于水中

2.下列句子与“是文字之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莲,花之君子者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先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再翻译。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1.B 2.C 3.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徳,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 为事物的“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除了平时要归纳整理这些词语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作答。 A. 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都是“奇异”的意思) B. 且为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写,刻/向) C. 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明年:都是指“第二年”) D. 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求:都是“寻找”) 故选B。 2.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语句“是文字之祥也”句式是判断句。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C.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倒装句) 故选C。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的意思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开放性试题。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答。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的“德馨”是指“人的美好品德”。苏轼在《天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的意思是:天石砚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有些遗憾;但色泽温润、质地细腻,是好砚。作者采用比喻的说法,以德喻人,言其可贵。从这个角度看,两文“德”义相同。同时苏轼认为天石砚“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而刘禹锡强调“德”的重要,而对“形”则不在意。由此可见,两人所说又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白玉之环 B.渔人甚

C.饿其体肤 D.折蛇行

2.有人说选文第二段笔法巧妙,可谓一笔两用,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2)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林冲和武松              第二组:诸葛亮与周瑜

答:(1)我选第     组      (2)相同点:                 不同点:          

 

查看答案

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只有经过实践历练才能够成才,正如孟子指出的那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二章》)

(4)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化基因。请写出体现家国情怀(或忧国忧民思想)的古诗文(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B.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