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掖被窝
吴翼民
①常常想起冬夜掖被窝的往事。
②从前的房间都透风,门缝透风、窗子透风、墙壁透风,连屋顶也透风,那呼啸的西北风就无孔不入在房间里乱钻,自然,御寒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窝就分外重要啦。被窝若也成了尖厉之风锋长驱直入之所,冬夜则难熬矣。
③然而我记忆中的冬夜,被窝这道防线几乎从来没有失守过,所以任尔寒风刺骨,被窝这个小天地始终保持着些许的暖意,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冬夜。
④自从懂事开始,我就和兄弟合被而眠,先是和大哥合被,大哥到外地上大学后,就和二哥合被,二哥外出读书了,我就和弟弟合被。那时多子女家庭基本都这个格局,男孩和男孩合被,女孩和女孩合被。两人合被而睡,一人睡一头,北方人称作“通腿儿睡”,文绉绉的则叫作“抵足而眠”。
⑤“通腿儿睡”有个规矩,那就是睡前两人必得将脚洗干净了,否则脚臭烘烘的,互相熏人。其实都逢青春脚臭的年龄,真要洗得没有异味委实不易,于是只能在被窝里互相包容点。大哥和二哥同我合被而睡时,他们每每会把我的脚丫纳进其胸怀,或者放在大腿中间,目的是让瘦小的我吸收他们的体温,达到御寒的目的,遂使我从来没有脚冷之感。
⑥许多年后,两位兄长次第离开人世,在追悼会上,我面对他们的遗体,会油然回想起童年时代的情景,会有锥心的痛楚——他们曾经给过我温暖,可冰冷的他们永远也得不到温暖了啊!
⑦与兄弟“通腿儿睡”也有缺点,那便是被窝掖不严实,彼此的脚稍有动作,就会把对方的被窝口子弄松动了,会让无孔不入的寒风钻进被窝,把被窝里的暖意消降下来。偏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彼此都熟睡之际,于是不知不觉中就被寒气偷袭。这时候,每每会有人悄悄给我们掖上了被窝。他们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父母。
⑧那时我们与父母一壁之隔分房而睡,半夜时分朦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蹑手蹑脚摸进我们的房间,轻轻给我们掖上松动的被窝。其实此时我和兄弟都处于半睡半醒的惺忪状态,就假装睡得香甜,享受父亲或母亲给我们掖被窝的举动,因为被窝松动开来后自己很难掖严实的,唯父母轻柔的动作才能达到掖严实的效果,我们兄弟姐妹都有这般切身的感受。
⑨一个时期,父母经营一家小面馆,每天清晨三点就会起床,匆匆赶往面馆开门营业。试想,冬天的凌晨是何等的寒冷啊,可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生计,他们总是毅然披衣而起,投向夜幕、投向寒风,在临行时没忘了给儿女们一一掖妥了被窝。这时我通常都会醒来,在享受父母掖被窝幸福的同时,深深心疼他们的奔波忙碌。
⑩若干年后,年迈的母亲来我家小住,正值寒冬季节,每天临睡时我也会给母亲掖一掖被窝,看到母亲眼角隐隐有泪花闪烁,心想自己再怎么做也难报慈恩于万一啊。在自己女儿成长过程中,逢上冬夜,我也会每天给她掖被窝,如同当年父母给我掖被窝一般,完全是自然而然甚而下意识的举动。我想,这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用不着提示、没有半点刻意造作!
1.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情节补充完整。
兄弟通腿儿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女儿掖被窝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半夜时分朦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蹑手蹑脚摸进我们的房间,轻轻给我们掖上松动的被窝。
4.文章第⑨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5.在你的成长经历中,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可以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可以是师长,他们做的哪些细腻动作、言行让你记忆深刻,留给你一生的感动呢?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涌动在你心里的情愫。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1.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辄能语其要_______
(2)后以书见修 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4.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面对朝政弊病,邹忌采用讽喻方式,让齐王开门纳谏,最终__________(结果)。本文中欧阳修则通过_______的方式,以清新吏治,达到革除旧弊的效果。
5.成语“出人头地”出自本文,意思是____________,从欧阳修此评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
古诗词赏析
关雎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 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君子淑女在河边幽会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幽静快乐的氛围。
C.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D.“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平凡的世界》是新课标必读的一篇文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喜爱的一本名著,今天就一起再次重温这本名著。
(1)(评说人物)
他努力摆脱农民的身份,竭尽全力使自己的眼界不被束缚,纵然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也一直要求自己处于读书人的行列中。他的认知不输于那些上过大学的人,但他并不给人一种学究派,他并没有常常口出名言,或者给人一种极不舒服的文绉绉的感觉,他说话都是平常白话,但总渗透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道理。
“他”是______,你喜欢(不喜欢)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感受平凡)阅读文章后,你对“平凡”二字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味经典)对下面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从1992年到现在,作家路遥逝世已经23年。23年来,路遥的作品畅销不衰,无论是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还是相关的文学阅读调查,《平凡的世界》都名列前茅。先是由路遥原作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于荧屏,继之是厚夫撰著的《路遥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使路遥又成为文坛内外的一大热门话题。说句大实话,这种从热读、热播到热议的热烈情形,不仅路遥在世之时未曾得遇,就是活跃于当下的许多作家也望尘莫及。
A. 人们近30年以持续阅读的方式怀恋着去世作家路遥。
B. 活跃于当下的许多作家对路遥也望尘莫及。
C.“路遥热”显示了路遥为百姓代言、为生民请命的文学追求。
D. 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近30年来都名列前茅。
文化是传承的血脉,某校准备开展一次“文化与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对联文化。谷城乡村游越来越红火。在堰河的一个农家乐院外新挂了一副不工整的对联:“进农家尝私房菜,小菜薄酒任尽觞。”对对联有一定了解的你,想一展自己才华。假如保持上联不变,请你根据下面句子提示拟写一则下联,你会如何拟?
儿时的故乡,遍地野菜,拿起一个竹篮,满山跑,马食砚、黄瓜苗、野韭菜啊,或腌制,或凉拌,或小炒,到处飘香,都是下饭的美味啊!
进农家尝私房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书法文化。同学们看到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相关资料,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一: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
材料二: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人们在研习和欣赏书法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提炼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诗词文化。诗词中的地名往往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根据你的记忆在下面横线处填出正确的序号。
铁甲披身,担大任,勇师莫却。剑令急,旌旗挥处,振人魂魄。千里征途奔① ,一腔丹血安城廓。趁夜宵,进驻② ,驱瘟恶。
① _______ A.楚地 B.湘潭 ② _______ A.火神山 B.雷神山
任务四:志愿者文化。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疫情防控,都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如果你巧遇一位蓝天救援的退伍老兵,他正在小区开展义务消杀作业,看到他们满头大汗的样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默写
(1)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3)钟南山院士是呼吸病学专家,站在医学研究界的最高峰。面对此次疫情,明确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的严重性,对钟院士的行为表现我们想到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需要奉献。自古以来,我国涌现出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其中有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A._____________”(《无题》)的无怨无悔,也有离退休老同志“落红不是无情物,B.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爱国情怀,更有历史名人用“持节云中,C.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明自己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希望得到朝廷,为国效力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