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周进)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范进又磕头谢了,起来立着。

(节选自《儒林外史》)

1.结合选文,说说范进能够中举的原因。

2.谈谈《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的时候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中的讽刺艺术。

 

1.因为审阅范进考卷的考官周进,身世和范进类似,为了照顾范进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2.相同:他们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不同:周进是考了几十年,年过花甲,连最低的功名也得不到,因而痛不欲生,连撞号板;范进是几十年的愿望突然实现,喜出望外,疯狂失态。 3.①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如范进的外貌描写“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和语言描写“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形象地写出了范进的丑态,是对这个热衷功名者的讽刺。 ②通过前后对比突出讽刺意味。周进一共看了三次范进的文章,第一次不喜,第二次觉得有点意思,第三次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形象地讽刺了八股应试制度的腐朽。 ③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嘲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选文中的范进之所以能够考取秀才,靠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得到了命运与他相似的周进提拔了,是“荐场”的功用,这一情节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荒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读文并联系原著可知,周进与范进二人经历相似,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范进五十四岁依然也是童生。周进看范进衣衫破旧,面容枯槁,心生怜悯,范进交卷后无人交卷,于是他把范进的卷子看了三遍,终于发现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文章,于是把范进点为第一名,范进中了秀才。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相同点:两人都是人生的暮年才得中,周进六十多岁中了秀才,范进五十四岁中了秀才。两人除了八股文,一无长处。他们都因八股文走上了仕途,周进做了广东学道,范进最后官至山东学道,从社会的最底层挤进了统治阶层。周进大闹贡院,范进中举后发疯,两个被封建制度扭曲的灵魂让人心酸。不同点:周进六十多岁还是童生,央求朋友们带他参观贡院,悲从中来,大哭不止,最后才由朋友们帮忙捐了个监生,范进五十多岁中举,喜极而疯。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是对范进的外貌描写,“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是对他的语言描写,外貌穷酸,又考了二十多次还没有考中,这是对范进辛辣的讽刺,也是对封建八股制度的讽刺。范进交卷,周进连看了三遍才看出是一篇好文章。如果确实是好文,第一篇就看出来了,哪里用看三遍呢?这一细节表现八股应试制度的腐朽不堪。范进中了秀才,并不是他有真才实学,而是周进从范进身上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又看他实在可怜,才把点为了头名,这一细节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真情是逆风而行、救死扶伤的责任;真情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谊;真情是遮风挡雨、温暖怡人的港湾;真情是循循善诱、传道授业的育人……

要求: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真情”一词,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

①我有一位生性懒散的同事,因为平时工作清闲,他每天到单位点个卯,然后就溜出去喝喝小酒,逍遥自在地过活。

②可是这几天,这位仁兄不知怎么了,突然开悟了一般,不但按时上下班,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背个不停。问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上初中的女儿在背诵《兰亭序》的时候,正好他会那么几句,就脱口背了出来。女儿则大声地惊呼:“老爸,原来你还是蛮有味道的嘛!”

③一直以来,在女儿心目中,他都是庸庸碌碌的一个人,“就为了女儿的这一句夸赞,我兴奋了好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从那以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背古诗文,下一步,他还准备背整本的《诗经》呢!

④他说:“我不能让女儿觉得我是个庸俗的爸爸,我得做个有味道的爸爸。”

⑤孩子上高中了,按理说不用接送的,可是接孩子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黑压压一片。⑥每天晚上9点,我都准时去接孩子。在接孩子的队伍中,有一个男人总能引起我的注意,他个子极矮,大概只有1.5米,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他喝了酒,可是他从来没有耽误过接孩子,只要我在那儿,就能看见他,时间长了,彼此熟络,也就时不时地交谈几句。

⑦有一天,他实在喝得有些多,东摇西晃的,我开玩笑说,你这状态接孩子,是你保护孩子啊,还是让孩子保护你啊?他笑了笑说,不管咋样,只要能让孩子看到我就行。他还有些不无得意地说:“俺那孩子都习惯了,知道他爸爸身上就是这个味儿。”

⑧从考场出来,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工地,跑过来一个民工,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向我女儿打听考试的情况。

⑨“今年的试题难不难啊?作文是什么题目啊……”他接二连三地问,问得很仔细。女儿一边回答一边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问这些,他说他的孩子也是今天考试,可是他要干活,没有时间陪他。“关键也是不好意思,你看我穿成这样,站在校门口,不是给孩子丢人吗?”他谦卑地微低着头说,“看你多好,有这么体面的爸爸陪你考试。”

⑩工地上有人喊他回去干活,他向我们道了谢,急匆匆地跑回去。空气中留下咸咸的汗水的味道,那是父亲的味道。

过年的时候,父亲不小心在雪地上滑倒,扭伤了脚踝。往常的年夜饭,总是少不了父亲做的那道最拿手的美味咖喱鱼,那也是我们最爱吃的一道菜。今年父亲无法再为我们做了,看到我们失望的脸色,父亲说:“这还不好办,我来说,你们做。”

父亲就现场指导我们做起了美味咖喱鱼,什么样的火候,放什么样的调料,我们照着父亲说的步骤仔仔细细地去做。鱼端上桌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点点头,向我们竖了竖大拇指,说简直一模一样!

可是我们吃着,却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不是忘记了放哪个调料,而是我们知道,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梦是香甜的,人生也是香甜的。

1.文章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记叙了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剩余的两件事。

(1)“我”的同事因女儿夸奖而养成了背古诗文的习惯。

(2)                          

(3)一个农民工父亲因为没法陪孩子考试,向“我”女儿打听考试的情况。

(4)                        

2.文章开篇就点出“我”的同事“生性懒散”的特点,有何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他还有些不无得意地说:“俺那孩子都习惯了,知道他爸爸身上就是这个味儿。”

(2)鱼端上桌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点点头,向我们竖了竖大拇指,说:“简直一模一样!”

4.文章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青少年情绪管理

材料一:

情绪管理是对个体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以下是两个有关情绪失控的典型案例:

九年级学生小军(化名)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不愉快,上课时,同学向老师说了这事,小军急眼了,对老师大声喊,然后摔门而出,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八年级学生小霞(化名)特别爱玩手机,妈妈暂时把手机没收了,结果她去妈妈房间砸碎了花瓶、杯子,还把门一脚踢坏了……

针对青少年不擅长管理情绪的情况,中学教师卓秀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青少年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冷静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学会和同伴交流沟通。教育硕士李莉也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情境的变化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能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被人所接受的情绪反应,那么,这样的表现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材料二:

谢瑞琦针对某地区456名13~20岁青少年的常见情绪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当前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焦虑、无聊、烦躁等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女生的积极情绪类型明显多于男生。在积极情绪类型中,平和、喜悦的比率,女生分别占61.85%和52.63%,而男生则为56.56%和38.18%.此外,男生的焦虑、愤怒、空虚、无聊等奔放的负面情绪要多于女生,而女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如悲伤、冷漠、孤独等要多于男生。

以下为青少年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原调查问卷为多项选择题。

(数据来源:谢瑞琦《青少年情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材料三:

万文昌:学校要正视心理键康教育,尤其是学生情绪管理教育,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

社会工作硕士许青云: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可以提升其情绪智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反之,父母的冷漠和沉默会抑制其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发展;父母感情融洽的家庭,青少年更能够积极调控情绪;父母过分干预或者是任意放纵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材料四:

个人情绪调整常用方法举例

与朋友沟通            听音乐          做运动           深呼吸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两位同学都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情绪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B.受调查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但是,负面情绪也较为普遍。

C.受调查男生的奔放的负面情绪多于女生,同样,男生的内敛的负面情绪也多于女生。

D.如果青少年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加顺利。

2.下列无法从材料二的柱状图中得出结论的一项是(   )

A.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很多。

B.大部分同学会因为成绩下降、学业不顺利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冲突产生负面情绪。

C.极少部分同学很少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D.青少年情绪类型总体呈正常分布,大多处于平和、喜悦的积极情绪中。

3.结合材料,请你为提高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从不同角度提三条建议。

 

查看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①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太子少师:负责监护、辅导太子的官。③萧瑀():字时文,唐朝初年大臣。④中书内省:官署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谓无以/而山不 B.朕问其/温而知新

C.者辨之未精也/眈眈相 D.延见/扶苏以谏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3.结合选文,说说唐太宗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死亦我所

(2)万钟于我何

(3)所识穷乏者我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C.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