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B.①沿溯阻绝/②绝多生怪柏
C.①不见曦月/②清流见底
D.①素湍绿潭/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消息也称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几部分?( )
A.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B.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C.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D.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
2.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
A.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B.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C.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D.第①段。
3.下列说法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概括了这则消息报道的事件。
B.本则消息的主体介绍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基本情况;二是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及颁奖时间、地点。
C.第④段对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的说明,体现了诺贝尔奖评选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D.这则消息没有背景部分。
下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B.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和日本的藤野先生。
C.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D.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
每当闲暇时,我爱细细品味父亲的三句话:“不要气”,教我做一个 的人;“不要争”,教我做一个 的人;“不要急”,教我做一个 的人。
①豁达乐观 ②宽容厚道 ③镇定从容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一进公园后门,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座高大的假山。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警方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市发动大规模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C.不管面对多么心惊肉跳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D.他不善交际,大智若愚,比夸夸其谈之辈强过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