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守护神 ①小芳已经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忙碌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守护神

①小芳已经在医院里没日没夜地忙碌几天了,外省支援的医护人员终于来了。见到人手可以缓一缓,护士长叫小芳无论如何明天要休息一天。一想到新婚第三天就分别了的丈夫,还有年事已高的父母,也该去看看他们了,小芳就答应了。小芳在消毒间脱下防护服,认真地做完了全身的消毒,给老公发了一条微信:“我今晚回家,一起吃晚饭。”

②收拾完东西,小芳正打算离开,突然,她感到咽喉有点疼痛。“不会吧”,一个可怕的猜测在脑子里一闪。她清了一下嗓子,又吞了一口唾液,咽喉还真有点痛的感觉。她对着墙上的镜子张开嘴看了看,果然,咽喉部位有些红肿。难怪从今天早上起嗓子眼就有点不舒服,人也有点乏力,看来自己可能染上了该死的新型冠状病毒了。

③家是不能回了,小芳给护士长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自己的情况。一会儿,护士长过来把小芳安排在了三病室19床接受检查与治疗。躺在病床上,小芳立即给丈夫发微信:“临时又收治了几个病人,我暂时回不来了,晚上你自己吃饭吧。”

④“我正打算告诉你,我也回不来,局里人手紧,我们正在一些小区排查。”丈夫很快回了微信。

⑤小芳的丈夫是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这一段也是最忙的时候,成天像是个救火队员,一会儿因商场有人不戴口罩就往里冲,需要去调解,一会儿因某小区发现疑似病人不配合去医院隔离需要去做说服工作……

⑥第二天,小芳的病情加重了,浑身无力,身体开始发热,医生护士在病房里来来去去穿梭一般地忙着,小芳心情很是郁闷,新婚的甜蜜还没来得及品尝不说,抗击冠状病毒最紧张的时候,自己却病倒了。

⑦下午听说隔壁病房里三张床上的病人全部都死了,小芳见用白布包裹着的尸体一具具地从她的病房门前经过,心中不免恐惧起来,我也会死吗?作为护士,她知道这种病目前没有特效药,能不能好,全靠自身是否能扛得过去。她给丈夫发短信:“你还好吗,千万要当心,做好自我防护。”

⑧丈夫回微信:“放心,你更要当心,天天和病人接触。”

⑨第三天听人说隔壁21床收治了一名警察,她心里就发慌,护士长进来,她问:“那名警察不是他吧?”护士长是他们俩的介绍人,当然认识她丈夫。

⑩“不是。”护士长回答道,眼里闪过一丝忧郁。“那个人的情况严重吗?”她又问。“不好说。”护士长摇了摇头,快步走出了病房。

⑪小芳掏出手机给丈夫发微信:“你在哪里,还好吧?”

⑫“在忙哩,我还好。你要多保重。”

⑬“现在感染的人越来越多了,情况很不乐观,你最好少出门,出门一定要记得戴口罩。”

⑭“我是警察,这个时候能不出门吗,不过,放心,我会注意的。”

⑮每天,小芳都会和丈夫在微信上互相问候,不同的是他们俩都没有像以前恋爱时那样采用视频通话。

⑯又过了几天,小芳已经几乎喘不上气了,此时的她真想丈夫来看一看自己,可是自己在隔离中,是不可能让丈夫来的,再说她也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的病情。她支撑着身体,给丈夫发了条微信:“亲爱的,我真想见你,可是太忙了,你一定要多保重!”

⑰等了许久,才收到丈夫的回信:“你也要注意安全,相信,病魔终会过去的,我爱你。”以后,小芳已经再也没有力气收发微信了,她全身插满发各种输液的管道,生命在一秒秒地流失着。

⑱不久,19床和隔壁病房的21床分别抬出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护士长特意赶过去对运送尸体的人交待,这两具尸体一定要摆放在一起。

⑲护士长目送着远去的灵柩车,忽然觉得天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病毒,笼罩着大地,人类在平时只能从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病毒面前,反而显得那么的渺小,然而,有些人就像生命的守护神一样,为了他人的生存奋力地抗争着……

⑳次日的疫情通报武汉新增死亡名单中,其中一名是护士,一名是警察……

1.文章以“远去的守护神”为题,有何作用?

2.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的加点字。

3.说说你对文章第⑲段画线句的理解。

4.读了护士和警察的故事,请就“小爱与大爱”或“小家与大家”作简要的论述。(不少于80字)

5.本文在情节的设置上很是巧妙,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点)

 

1.(意对即可)(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小芳和丈夫在抗疫中为守护他人的健康牺牲了自己。(2)暗示文章主旨:像小芳和丈夫一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是值得歌颂的生命守护神。(3)题目用了比喻,把小芳和丈夫比作远去的守护神,寄托作者的无限崇敬和无尽哀思。(4)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的加点字。(意对即可)“闪过”“快步走出”均为动词。“闪过”是指一闪而过,表示时间极短;“快步走出”表示走得急速。这两个词传神地写出护士长为了不让小芳得知真相竭力掩饰内心的担忧和哀伤的情状,表现了护士长的善良、善解人意。 3.病毒体积很小,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轻而易举摧毁人类的健康,人类的生命显得不堪一击。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高尚的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救治他人的生命。这段话是对疫情期间所有无私奉献的英雄最崇高的礼赞。 4.示例一:我选择“小爱与大爱”的论题。我认为我们只有在小爱中融入大爱,才能成为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小爱就是爱自己、爱亲朋,大爱就是爱他人、爱国家,小芳和她的丈夫深爱对方却更放不下他人,他们让小爱无限延伸,化小爱为大爱,成就了社会的向好向善。所以,我认为小爱要有,大爱亦不能缺席。 示例二:我选择“小家与大家”的论题。我认为小家与大家缺一不可,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勇于舍小家为大家。因为,大家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小家很难独善其身。我们只有像小芳与她的丈夫一样,挺身而出、勇于奉献,才能让大家化险为夷,还小家一个安康。所以,我觉得我们在顾及小家利益时,更要把大家放第一位。 5.(1)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比如,写小芳等了许久丈夫才回信,为下文的小芳丈夫殉职埋下伏笔。(2)小说层层设悬,结尾释疑,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小芳和丈夫一直通过微信联系、护士长的目光忧郁等情节都设置悬念,让读者迫切了解事情的真相。(3)小说以时间为序推动情节发展,给人一种紧张感。“第二天”“下午”“第三天”“又过了几天”“不久”等词语让读者非常揪心,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4)小说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尽的哀思和深思。 【解析】 1.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本文的题目“远去的守护神”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守护神”,指的是当护士的小芳,守护病人的平安;当警察的丈夫,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誉。二“远去的”指二人在抗疫中牺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寄托了作者的哀思。题目的名称设置了悬念,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是描写护士长的一段话,其中“闪过”“快步走出”是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护士长的忧伤,竭力掩饰的情状,表现了护士长的善良、善解人意,暗示小芳的丈夫也感染了病毒,住进了医院,而且病情很严重。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这个句子表现的内容有两层。一、病毒肆虐,人类的生命健康不堪一击,生命太脆弱。二、虽然知道病毒很厉害,人类很弱小,但也挡不住精神高尚的逆行者奋勇拼搏在抗疫一线。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应以他们为傲,更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论述。示例一:我选择“小爱与大爱”的论题。小芳与丈夫之间的爱是小爱,对国家对人民的爱是大爱。他们两个,结婚三天就又踏上了工作岗位,为国为民奉献着自己,直到病倒。舍小爱,留大爱,夫妻俩一样让人敬佩,让人感动。对他们的离世,我们深表哀痛。“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夫妻两人用行动诠释了在大是大非面前,舍小爱,成就大爱的风范,令人景仰。 示例二:我选择“小家与大家”的论题。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只有舍小家,顾大家,才能真正保全自己的小家。才能体现我认为小家与大家缺一不可,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勇于舍小家为大家。文中的小芳和她的丈夫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所在,在大是大非面前,大家更要排在第一位。 5.本题考查小说写法的分析。小说采用时间顺序来行文,两个人物的行踪并进,但一在明一在暗,小芳的丈夫始终没有正面出场,对两个主人公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开端写小芳本想休假,但发现自己患病,果断放弃回家。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也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不能团聚。然后,写两人同时住院,又互相对对方撒谎。最后,写两人几乎同时去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对人物的命运如何安排,也令读者揪心。小说层层设悬,处处伏笔,最后释疑。比如,小芳和丈夫好巧不巧地都不能回家,一直通过微信短信联系,两人不再视频,护士长的目光忧郁、丈夫好久才回信等情节,要么是悬念,要么是伏笔,让读者迫切想了解事情的真相。结尾交待人物命运,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尽的哀思和深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岁末年初,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màn yán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骤然打响。疫情牵动人心,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准备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奋斗不息的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征程中,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  ①  从来没有被压垮过,  ②  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  ③  、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 chéng chéng 、守望相助,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争分夺秒,展示出强劲的“中国速度”,也是中国人的奋斗精神。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世卫组织呼吁所有成员国准确分享疫情相关信息,认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快速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强调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上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战争。

(《人民日报》)

(材料三):

病毒的话

①我们家族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病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么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用没有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检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的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进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反戈一击,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已经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以后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1.阅读(材料一),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拼音用规范正楷(或行楷)写出相应汉字。

          

(2)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然       就       义无反顾           B.既然        就           孤注一掷

C.但       而是       义无反顾           D.但        而是       孤注一掷

2.读(材料三),说说人们把“我们”称为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字)

3.(材料三)中的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阐明了在全球要真正全面打赢“抗疫”这场战争,就必须要具备______________这三个条件。

 

查看答案

作文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囊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初中生活即将结来,九(1)班准备举办“青春不散,感恩有你”主题活动。

活动时间:6月21日下午1点~2点

活动地点:九(1)班教室

活动内容:学生节目表演、任课教师讲话,游戏……

根据以上信息,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则邀请函,邀请语文李老师参加活动,正文字数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____→婆媳争吵,妥协寄居→为救弃婴,倾其所有→②____→子辈相求,决然离去→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2.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3.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王婆婆此刻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4.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拾荒”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空间太阳能电站

①近来中国首部硬核科幻片《流浪地球》持续热播,片中关于太阳先于地球毁灭的下场颇让人关注。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根源。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享用”来自太阳的恩赐,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就是选项之一。

②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只要太阳不毁灭,太阳能将永远用之不竭、整个地球表面每年可获得的太阳能发电量为114×1015kW·h,大约相当于当今世界能耗总量的100倍。在当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背景下,太阳能毫无疑问是未来能源的主要形式。那当前太阳能利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③问题出在今天所有的太阳能的利用设施都是建立在地球地面上,上面还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只有47%能到达地球表面,我们在地面上加以利用的太阳能其实已经被打了五折。

④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不能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建设太阳能电站,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呢?毕竟,大气层外每平米面积每分钟接受的能量大约1367w,是地表的一倍多,而且建设在外太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不受白天黑夜影响,可以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下。

⑤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上,中国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已在内陆城市重庆启动建设。中国科学家计划,首先在2021年至2025年建设中小规模中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发电。下一步是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届时,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⑥这毫无疑问是人类能源史上一次伟大的突破,如果取得成功,将彻底突破地球能源的困境,解决当前的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为人类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空间

⑦但是,有人对此计划提出质疑,比如,在外太空的发电站如何能把电能传输到地面呢?

⑧事实上,关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研究已经在同步开展、比如微波输能技术,这种技术应用了电磁波能量可以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将微波聚焦后定向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整流天线把接收到的微波能量转化为直流电能。比如,科学家利用电磁场的谐振进行电能传输就取得了突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提到《流浪地球》有何作用?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看法。

(材料)建造“太空三峡”最现实的难题就是经济费用。据专家预算,太空电站预计要花费8万亿元,相当于上百个三峡电站的成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