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的繁体字...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的繁体字写作“門”,是两“户”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门,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特性而成为我国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是很有讲究的,有红色、绿色和黑色。红色一向被认为是正色、吉庆之色,正因为如此,红色也被赋予了高贵等级的意义。它和门上的门钉、铺首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凡皇室宫殿的大门都是红门、金钉、金铺首。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例如,“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根据汉代制度,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豪门”“寒门”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人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也用与“门”有关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等。打开自己的心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学,有所成;打开国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王勃在长安送杜少府到蜀州赴任,他们送别地的城门应该是____,杜少府到蜀州看到的城门应该是____。(填写“图一”或“图二”)

2.西汉时,汉宣帝重臣霍光的墓前修建了三出阙,遭到了人们的非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其受非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请你模仿“心门”“国门”再写一个与“门”有关的词语或短语,模仿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1. (1)图一 (2)图二 2.示例:“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有天下独尊之意,霍光不是帝王,墓前却修建了三出阙,是越级的表现,因此受到非议。 3.示例:打开文学之门,就可以和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白王勃送别杜少府的地点长安是都城,杜少府赴任的蜀州是县城,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一,“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可知图一是都城,图二是县城。所以他们送别地的城门应该是图一,杜少府到蜀州看到的城门应该是县城。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根据材料一,“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联系臣子霍光的地位,可知霍光不是帝王却修建三出阙,是越级表现,所以遭到非议。 3.考查句子仿写。解答“仿写”题要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还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连贯、协调一致。结合本题,首先结合“心门”“国门”,仿写与“门”有关的词语,然后再组成句子。如,亲情门、友情门、科学门等。划线句子结构是:打开……门,具体做法,才能+取得的成就或得到的结果。横线所补充的句子要与划线句构成排比句式。据此分析仿写句子,如,打开科学门,用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去看待分析事物,才能获得新的科学发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虎丘记(节选)

(明)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①蔀()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②重茵累席:指游客席地而坐。③交衢:这里指去到虎丘的大道。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分曹部署:分批安排。⑥妍媸(chī):美和丑。⑦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⑧竹肉:管乐器和人的歌喉。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虎丘去城七八里/二者不得兼(《鱼我所欲也》)

B.近城故/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如鳞/至夜深

D.而和者/引凄异(《三峡》)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3.选文第②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场景?作者是怎样逐层展开,加以细致描绘的?

4.选文第②段两处写观众反应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为长夜之饮而在台上造春宵宫(吴越争战中被焚)。②许浑,晚唐著名诗人。③棹(zhào):划船用的桨。④凫:水鸟,性极警觉。⑤莎:多年生草本植物。⑥忠臣:指伍子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请简析《姑苏怀古》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

2.“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与“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许浑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一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2020年年初,中国遭遇了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如下图)。

(注:ICU,即Intensive Care Unit,就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我觉得:________

(说说你对这个标语的看法及理由。)

(2)后来,小白、小文看到一则新闻,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防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们异口同声道:“________。咱们中国汉字真是魅力无穷。”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彩。

(节选自《水浒传》第38回)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上面片段内容,补全“回目”。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2)中外经典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的精神品质在文学星空熠熠生辉,影响深远。下列名著中哪位女性形象你最欣赏?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欣赏该人物的原因。

A.扈三娘(《水浒传》)  B.简·爱(《简·爱》)  C.大堰河(《艾青诗选》)  D.沈琼枝(《儒林外史》)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这是历代优秀中华儿女的本色。诸葛亮临危受命,“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心系社稷,忠贞不二;杜甫面对残破的国都,百感交集,“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忧国思家;(____)戍边,写下“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范仲淹虽遭贬谪,却心忧国事,“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岳阳楼记》),胸怀宽广,抱负远大。苏轼打猎,“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辛弃疾梦回沙场,“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功名;文天祥兵败被俘,“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秋瑾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他们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