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 文/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⑱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做事不能太招人眼,若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㉑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㉒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㉓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㉔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㉕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___________→小伟感到很踏实

 

2.小说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4.作者以《灯》为题是有深意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5.腾讯曾发布《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即发朋友圈时不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状态)。文中的“我”则不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 ①父亲带小伟去钓鱼 ②父亲以蛤蟆鱼为例讲道理 ③小伟向父亲解释自己的本意 2.(1)设置悬念,提出疑问:父亲为什么晚上去钓鱼?引发读者兴趣。(2)引出下文,为父亲抓蛤蟆鱼、以蛤蟆鱼为例讲道理做铺垫。 3.这一连串词语的运用说明小伟此时已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形象地写出了小伟知道父亲天天去朋友圈里关注自己后内心的感动,表达了小伟对父亲的感激与深爱。 4.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为自己谋利;灯塔的灯是为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而父亲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内心,指引儿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作者以“灯”为题,意蕴丰富,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对自己人生的指引。) 5.有些人朋友圈屏蔽父母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己,报喜不报忧,这样的孝心可以理解。有的人是不希望父母太关注自己的生活,不希望父母约束、干预自己太多,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不考虑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牵挂则不好,如文中的父亲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问题能及时通过合适的方式教导,避免孩子犯错误,对于父亲和孩子都是有益的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考查对小说情节内容的把握。由情节“小伟回乡看望父亲”可定位到1-2段,由情节“小伟感到很踏实”可定位到24-25段,根据“谁怎么样”的答题思路,3-10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带小伟钓鱼”,11-18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借钓鱼教导小伟”,19-23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小伟向父亲袒露心迹,消除误会”。 2.考查小说重点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写出了小伟内心的疑问,设置了悬念;从结构上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父亲提议去钓鱼这件事。开启下文,为父亲抓蛤蟆鱼这件事做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考查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由“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可知, “一热”写出了小伟从父亲时刻关注自己的朋友圈,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内心感动。“潮湿”写出了小伟因被父亲感动,眼里有了泪意的情态。“挥了挥”写出了小伟内心有所触动,他想掩饰一下自己稍显激动的情绪,下意识地做了挥舞手的动作。这几个词语不仅解开了父亲为什么要带自己来钓鱼的疑惑,也传达出小伟的感动之情。 4.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把握。表层含义指蛤蟆鱼的灯,蛤蟆鱼用张扬的手段来诱捕食物,为自己谋利。“父亲”想借蛤蟆鱼让小伟明白为官不贪,做事应低调的道理。灯塔的灯是为了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是为他人谋利,敢担责,是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深层含义指父亲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内心,指引儿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以“灯”为题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有些人朋友圈屏蔽父母,一是因为父母太唠叨,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为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不得不屏蔽。二是为了让父母安心,不让他们过于担心和牵挂自己,只想报喜不报忧。三是价值观的不同,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引发不必要的价值观的冲突,只得屏蔽。当然这是从孩子的角度看来,屏蔽父母,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孩子的好心和孝心,但却忽视了父母的内心期待。本文中的父亲时刻关注小伟的朋友圈,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和孩子沟通,这样做非但没有引起孩子的屏蔽和反感,反而让孩子深受感动,从中体味到了浓浓的父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的繁体字写作“門”,是两“户”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门,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特性而成为我国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是很有讲究的,有红色、绿色和黑色。红色一向被认为是正色、吉庆之色,正因为如此,红色也被赋予了高贵等级的意义。它和门上的门钉、铺首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凡皇室宫殿的大门都是红门、金钉、金铺首。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例如,“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根据汉代制度,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豪门”“寒门”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人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也用与“门”有关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等。打开自己的心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学,有所成;打开国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王勃在长安送杜少府到蜀州赴任,他们送别地的城门应该是____,杜少府到蜀州看到的城门应该是____。(填写“图一”或“图二”)

2.西汉时,汉宣帝重臣霍光的墓前修建了三出阙,遭到了人们的非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其受非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请你模仿“心门”“国门”再写一个与“门”有关的词语或短语,模仿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虎丘记(节选)

(明)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①蔀()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②重茵累席:指游客席地而坐。③交衢:这里指去到虎丘的大道。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分曹部署:分批安排。⑥妍媸(chī):美和丑。⑦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⑧竹肉:管乐器和人的歌喉。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虎丘去城七八里/二者不得兼(《鱼我所欲也》)

B.近城故/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如鳞/至夜深

D.而和者/引凄异(《三峡》)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3.选文第②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场景?作者是怎样逐层展开,加以细致描绘的?

4.选文第②段两处写观众反应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释]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为长夜之饮而在台上造春宵宫(吴越争战中被焚)。②许浑,晚唐著名诗人。③棹(zhào):划船用的桨。④凫:水鸟,性极警觉。⑤莎:多年生草本植物。⑥忠臣:指伍子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请简析《姑苏怀古》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

2.“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与“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3.许浑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一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2020年年初,中国遭遇了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小白、小文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如下图)。

(注:ICU,即Intensive Care Unit,就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小文说:这标语看着真不舒服。

小白说:我看挺好的。

我觉得:________

(说说你对这个标语的看法及理由。)

(2)后来,小白、小文看到一则新闻,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防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们异口同声道:“________。咱们中国汉字真是魅力无穷。”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看,没一个不喝彩。

(节选自《水浒传》第38回)

《水浒传》的“回目”有形式整齐的特点,请根据上面片段内容,补全“回目”。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2)中外经典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优秀女性形象,她们的精神品质在文学星空熠熠生辉,影响深远。下列名著中哪位女性形象你最欣赏?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欣赏该人物的原因。

A.扈三娘(《水浒传》)  B.简·爱(《简·爱》)  C.大堰河(《艾青诗选》)  D.沈琼枝(《儒林外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