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②①⑤④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反复阅读,开卷有益。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C.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深奥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D.在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下列字形、加点字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隐匿(nì) 绮丽(qǐ) 饶头(ráo) 随声附和(hè)
B. 亘古(gèn) 蓦然(mò) 萧瑟(xiāo) 一拍即合(jí)
C. 褶皱(zhě) 逞辨(chěng) 谨记(jǐn) 转弯抹角(jiǎo)
D. 脊梁(jǐ) 花卉(huì) 癖好(pǐ) 诚惶诚恐(huáng)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傅雷
寒冷的时候,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
——马云
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马库斯·T·西塞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3)不少于600字;(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
文/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⑱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做事不能太招人眼,若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㉑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㉒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㉓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㉔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㉕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①____→②____→③____→小伟感到很踏实
2.小说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4.作者以《灯》为题是有深意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5.腾讯曾发布《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即发朋友圈时不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状态)。文中的“我”则不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门,闻也,从二户,象形。门的繁体字写作“門”,是两“户”相合,所以门是双扇的,户是单扇的。门,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特性而成为我国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受礼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从周代起,便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来规范其规模和形制。对于标识居住者等级地位的“门”,古时的典章制度对油漆颜色、铺首兽面、门环用材、门钉数量等都有详尽的规范,仅从住宅的大门便可知道居住者的等级地位,故有“门户之别”的说法。例如,门的油漆颜色是很有讲究的,有红色、绿色和黑色。红色一向被认为是正色、吉庆之色,正因为如此,红色也被赋予了高贵等级的意义。它和门上的门钉、铺首一起共同组成一幅封建礼制的图像,凡皇室宫殿的大门都是红门、金钉、金铺首。
除色彩装饰外,门的数量也是等级划分的手段之一。门的数量在城市设计、宫廷建筑群的设计中,均有严格的等级,唐代《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个城门可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门只开一个门洞。《周礼·考工记》通过“三室居中,左祖右社,面朝背市,五门、三朝、六寝”的空间设计,以壮丽威严的空间处理,反映了传统宫廷的空间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还可以是建筑主体以外的构筑物,如阙、牌坊等,它们归属于“门”类,但其功能已不在于“进出”,属礼仪崇尚的独立的标志性建筑。例如,“阙”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宫殿的重要装饰物,而且是国家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根据汉代制度,阙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象征“天下独尊”之意。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将一个家庭的家风称为“门风”,将一个家族的资望称作“门望”;“豪门”“寒门”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户之见”等成语,“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门”最基本的功能是开关,人们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某些抽象事物,也用与“门”有关的词语来表示,例如“心门”“国门”等。打开自己的心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别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学,有所成;打开国门,广泛地和别国进行交流,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
1.下面是两幅古城门的图片,王勃在长安送杜少府到蜀州赴任,他们送别地的城门应该是____,杜少府到蜀州看到的城门应该是____。(填写“图一”或“图二”)
2.西汉时,汉宣帝重臣霍光的墓前修建了三出阙,遭到了人们的非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其受非议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请你模仿“心门”“国门”再写一个与“门”有关的词语或短语,模仿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