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5题;在第(8)~(10)题中,任选1...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5题;在第(8)~(10)题中,任选1题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7)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几回回梦里回延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10)还有各种花的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江春入旧年 拄杖无时夜叩门 半卷红旗临易水 瀚海阑干百丈冰 燕然未勒归无计 匹夫不可夺志也 黄发垂髫 双手搂定宝塔山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解析】 注意要求:在第(1)~(7)题中,任选5题;在第(8)~(10)题中,任选1题。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叩”“临”“瀚”“阑”“勒”“垂髫”“搂”“婆娑”“酝酿”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每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读书能使人弃________(喧闹 喧嚣  喧腾)而渐宁静,弃浮华而渐朴实,弃贪图虚名而渐实事求是。

(2)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不断增长的大长隧道建设,呼唤着一场________(百废待兴 如火如荼 风云突变)的技术革命。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葱茏   旁骛   历历在目   粗制滥造

B.侦辑   屏障   抑扬顿挫   一鼓做气

C.热忱   隽刻   形销骨立   浮光略影

D.愕然   贻情   相得益彰   浑为一谈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憬(chōng)  编zhuàn)  甘líng)    轻怕重(zhān

B.xué)    美()     细(qiān)    不容发(jiàn

C.chà)    然(qiāng)  强(juè)     揉造作(jiāo

D.)     聚(cuán)   眼kuàng)   汗流背(jiā

 

查看答案

请以《交上满意的答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衡

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有删改)

1.本文记录了三个不同时间的官井村,请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时间

环境与民生

四十年前

风沙肆虐,乡民逃亡

三十年前

2018年

 

 

 

2.本文内容具有真实性,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写出两点并简要分析。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结合上下文,请按要求赏析语句。

(1)从写法角度赏析语句。

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语句。

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

4.阅读全文,谈谈村民特地保留“远处的沙丘”和“一苗树”的原因。

5.本文标题为“沙海一苗树”,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