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有一句话这样写道: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灯,可点亮别人,也可以点亮...

作文

有一句话这样写道: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灯,可点亮别人,也可以点亮自己。只要有一颗明亮的、分享的、向上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盏灯,能够点亮一片天空,点亮这个世界。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以“点亮一片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例文: 点亮一片天 望着眼前揉皱了的卷子,一个个鲜红的大叉在我的心上划破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我的心已经麻木了,再无生机可言,最近的几次考试都是这么的不近人情。我只想逃脱这禁锢的牢笼,一个人到户外走走,抬头却望见天空,浩荡斜阳,白云悠然自得,徐徐清风逗弄着朵朵白云,一切都是那样的惬意。 清风拂过,微眯双眼,忽然回想起奶奶曾说过,最终,她也会成为天空的一部分,或许是一缕风,或许是一抹云,或许是一颗星。一瞬间,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从前…… 最不能忘却的从前,是和奶奶在蓝天下的村院里度过的童年。无论何时何地,记忆中,那片天永远是那样的宽广辽阔。我是静不得的,躁得很。常常不是把邻居家的小孩弄哭了,便是把自己给委屈得急哭了。那时候,奶奶哄我很有一套,只叫我看天。当我怒气冲冲时,她便会把我拉到院里的竹凳上坐着,一边笑着一边亲抚着我的头,用手指着蓝得发亮的天,让我看,给我讲故事。我乖乖地静望着,那蓝得不像样的天,在轻柔的微风中显得格外的恬静,朵朵鳞云依偎,连绵不绝,白得好似没有尽头。神奇的是,只要一看天,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 可后来,就像奶奶说过的那样,她永远的离开了。 自奶奶离开后,似乎就没见过如此让人心旷神怡,美丽而又迷人的天空了。凝望着眼前的这片天,正由蓝色转向绯红。云飘浮不定,相互推搡着,重重叠叠。渐渐的,天空已不见太阳的踪迹,只留下一片赤红,而后又渐渐消褪,取而代之的是夜幕降临,月色朦胧,星辰闪烁。细想来,我现在不也在经历着这些吗?从最初的热血澎湃,激情四射,到受挫后的渐渐消沉,迷茫而无所适从,心灵似在漆黑深夜中仍有云在不断堆叠覆压着,无法喘息。 可是,天不可能永远都那样蓝那样亮,逐梦的路途中亦是如此。可不管怎样,哪怕黑夜已至,月亮、星辰也会闪着亮光,照亮大地。既然如此,那黑暗迷茫于我又有何惧? 再抬眸,天空还是那样安静,那样祥和,就像记忆中的奶奶。我想,她真的化成了风,化成了云,化成了星,在无数个不经意间,点亮了我的整片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这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结合导语可知,“一片天”可以是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可以是别人的一片天空,这里的“天空”应该是内心世界,题目的含义是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温暖、希望、光明。结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可知,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阅读过的故事,但是不是照搬别人的故事,而是把其作为素材,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体裁。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通过具体故事写如何点亮一片天空,如何带来希望、光明、温暖的。议论文则要抓住某个观点,进行论证,例如:点亮一片天空需要什么?需要勇气,需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需要爱,需要真诚,需要热情,需要坚韧等等,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进行论述,论述时要注意,简练的概括素材,重点是针对素材进行分析、点评,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记叙文则要重视细节的描写和情节的设计,在细节上,要抓住具有生活气息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小的描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情动人。第三,语言。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但是议论和抒情能够让文章的主旨更深刻,情感更浓郁,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的议论、抒情更能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主题。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但是适当的记叙和描写,能够缓和节奏,使情与理交融,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更能够从情感角度打动读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为国争光的问题。

B.美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愿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鲁直率,爱憎分明。

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它通过描绘仕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阅读文字后答题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以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此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俩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           

(3)漫游故事多为四人团队模式,如《海底两万里》(康赛尔、尼德·兰、尼摩船长、阿龙纳斯)和《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你认为“海底”团队中尼摩船长和“西游”团队中哪位角色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2020年1月12日被市级卫生组织命名。

(1)面对新冠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8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们是白衣天使,是请战者,更是勇士,请用第二人称书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愿,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50字左右。

(2)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一个“段子”在网上流行:“90后劝60后戴口罩,60后劝90后少熬夜”。如果面对家人这样的争执,你会如何劝说?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5)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6)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7)上级任命李明为厂长,以拯救濒危倒闭的工厂,人们说李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8)辛弃疾的《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抱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夜雨

元朝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这首散曲的题目是“夜雨”,曲中哪一句写雨?如何写雨的?

2.“愁”是此曲的情感所在,请说说这首曲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

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田文之名,止田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登徒:人名,复姓。③发漂:喻微小。④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⑤中闺:宫门。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断两处。

闻 君 于 齐 能 振 达 贫 穷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卖妻子不足偿之                (2)君受楚象床哉?

(3)敢入谏                      (4)公孙戍趋而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止田文过/何陋 B.国事累君/受命

C.闻君齐能振达贫穷/万钟我何加焉 D.公孙戍趋去/河曲智叟笑止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5.选文中的公孙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邹忌都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异同。

(链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同点:

不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