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强调,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在màncháng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níngjù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二:

漫画《守望相助》

材料三:

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

①水有山中小碧泉,雾中大汪洋,月有倒挂小玉钩,中堂白玉盘,各自平淡,但二者相遇便生出了永恒的美;镜有暗黄小铜镜,璀璨大明镜,花有傲世白梅,葳蕤梨花,各自安然,但二者碰撞便诞生了无限的妙。世间两种不相关的事物,看似普通,但二者只是没有遇到正确的事物。

②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

③蝉度过了无尽的黑暗,但最终在夏日里放声歌唱,成为了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并没有因为长期的黑暗而放弃,一往无前,挣破了禁锢,实现了价值。陈胜躬耕于田垄之间就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鹤之志”的慨叹,在蹑足行伍之间一举获得了民心,成功完成秦末首次起义。鲁迅意识到中国人并非病于形,而是病在思想,果断弃医从文,精于杂文、小说的创作,以笔代枪,唤醒一代青年人的民族魂,成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敢于直视,这才可望,可想,敢说,敢做,敢当。”人首先要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价值所在,再正视局势变化,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最后正视自己与世界的统一性,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④浅碧,深红,淡黄,花白,魅蓝的花各有各的美,没有优劣之分,世人爱牡丹,陶渊明喜菊花,周敦颐怜芙蓉,王冕娇白梅等等,文人墨士,迁客骚人,各有各的爱好,有了自己对于尘世的看法和品行的感悟,恋人之间互赠红蓝玫瑰,朋友之间互赠满天星,同学之间互赠薰衣草,康乃馨赠予师长等等,每一种被赋予不同的意蕴,这与其生长条件和外表密不可分,无论是自身战线还是外界赐予的美名,这些花均为我们的生活增色许多。从花眼里看人眼,看世界眼,每一样事物都理应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都值得被我们认可,人都处于道德完美的追求路途上,只是有深有浅而已。

⑤一个民族需要合理的比重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好比一个罐子要有大石块,沙子,水才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整体,大石块是英雄,是壮志昂扬还我山河的岳飞,是并合四海一扫八荒的秦始皇,是仅以肉身挡住子弹的邱少云,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缔造者。沙子是文人,科学工作者等等,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的酒仙李白,是三十年致力青蒿素的屠呦呦,是氢弹保存技术发明者于敏,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延续者。水是芸芸众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水,一个民族才能兴旺。历史的铁证证明众生的力量是强悍的,如秦末起义,五四运动等等,人民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不能只有英雄伟人,没有百姓一切尽是空谈。

⑥英雄是骨,伟人是肉,百姓是血,唯有一个民族全部的人拼尽全力才能铸就一个钢铁之躯,只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

②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人活于世,在于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于明晓万物与自己的关系,在于认可万物与世界的必然联系。正确运用各种关系来实现人生的非凡,一家灯火并不稀奇,万家灯火这才叫震撼。

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人活于世均有意义,张罗好自己的灯,不要在灯火阑珊错过对的人,不要在春意阑珊暗自慨叹。

⑨水月镜花,一个值得令人琢磨千万年的物像。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写出材料二漫画的内涵。

3.材料三第①段中写水月相遇和镜花碰撞,有何用意?

4.说说材料三第⑤段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5.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不仅援助他国抗疫物资,而且派出了医疗专家团队协助抗疫。有人在网上评论:“中国不是人类的救世主,不应该承担这个角色。”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选择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有关内容作为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作适当阐述,字数100个左右。

 

1.(1)漫长 凝聚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2.内涵: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抗疫无国界,中国及时向他国伸出援手,携手抗疫,把抗疫经验分享世界,托起守望相助的抗疫力量,彰显着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意对即可,关键词“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团结协作”“共同抗疫”“守望相助”“中国担当”) 3.第①段写水月相遇生出永恒的美与镜花碰撞诞生无线的妙,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把民族的英雄、文人、百姓比作罐子中的大石块、沙子、水,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举岳父、秦始皇、李白、屠呦呦、秦末起义、五四运动等事例,生动形象、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个民族需要合理的比重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我不同意这位网友的看法,我认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说:“今日之中国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一国有难,中国正视局势的变化,正视自己与世界的统一性,“天下自大同”,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漫长”:形容时间或者道路长得看不见尽头。“凝聚”: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 (2)这道题考查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先通读材料,抓住第一段的导语部分,概括提炼出新闻的主要事实即可。一些重要的时间、地点要包含进去。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即可概括出答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2.这道题考查对漫画内涵的理解。先仔细观察漫画的整体构图,注重细节(外形、色彩);再由漫画主题特点联想构图要素的象征义、寓意;最后用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漫画题目是《守望相助》,画面主体是一双手托起了地球,手上有“中国”二字;地球正露出了笑脸;在地球上边有“全球抗疫”四个汉字,意味着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抗疫所做的贡献。因此,漫画的内涵是: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抗疫无国界,中国及时向他国伸出援手,携手抗疫,把抗疫经验分享世界,托起守望相助的抗疫力量,彰显着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开头语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论述的趣味性;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根据“二者相遇便生出了永恒的美”“二者碰撞便诞生了无限的妙”可以看出,第①段写水月相遇生出永恒的美与镜花碰撞诞生无线的妙,引出本文中心论点: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水月相遇生出永恒的美”“镜花碰撞诞生无线的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这道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从“好比一个罐子要有大石块,沙子……”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民族的英雄、文人、百姓比作罐子中的大石块、沙子、水,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从“壮志昂扬还我山河的岳飞,是并合四海一扫八荒的秦始皇,是仅以肉身挡住子弹的邱少云”“是三十年致力青蒿素的屠呦呦,是氢弹保存技术发明者于敏”“如秦末起义,五四运动等等”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举岳父、秦始皇、李白、屠呦呦、秦末起义、五四运动等事例,生动形象、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个民族需要合理的比重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及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在把握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链接材料意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理解。表述时能联系文章和材料,观点明确,积极健康,语言表述简明严谨,能联系实际。注意题干要求:选择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有关内容作为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作适当阐述。根据材料一的“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和材料三的“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人活于世,在于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于明晓万物与自己的关系,在于认可万物与世界的必然联系。正确运用各种关系来实现人生的非凡,一家灯火并不稀奇,万家灯火这才叫震撼”即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二: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题目一:《那         本上,满是回忆》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有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①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②“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④古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比如,“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不断涌现,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资信货,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便利和优惠,大大提升了人们信守承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⑤揆诸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口,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襄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在向我们走来。

⑥“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赓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7日04版)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锈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

 

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5.下面名人名言能否作作为本文的论据?为什么?

A.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

B.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曹植

C.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蝙蝠身上有百余种病毒,为什么它自己没事?

蝙蝠是百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染病,其原因何在?一项新研究发现, 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这一特性未来有可能为人类所用,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有研究显示,蝙蝠这种飞行哺乳动物很可能是多种病毒在自然界的最初宿主。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在全球多地引发疫情的“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但蝙蝠自身却从没有受到这些病毒影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专家领导的这项新研究发现,蝙蝠“携毒而不染毒”的关键可能在于,它们的免疫系统“全天候”运行。

该组织下属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研究人员来歇尔.贝克说,当我们的身体遇到病菌或病毒入侵时,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免疫保护反应。为弄清蝙蝠体内类似的免疫反应,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干扰素是细胞受到感染后首先产生的物质之一, 具有抵御病毒感染的作用。

结果发现,蝙蝠体内有三种干扰素,仅为人类的四分之一。尽管数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扰素“工作强度”更高。比如,即便没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a干扰素也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24 小时“待机”。

贝克说,对于其他哺乳动物来说,长期开启免疫系统是危险的,比如可能使健康组织和细胞中毒,但蝙蝠的免疫系统“全天候”运行却没有带来此类问题。如果能将蝙蝠免疫系统的这一特性加以利用, 未来有可能帮助人类抵御病毒,防控传染病。

(选自中国科普网)

1.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 “蝙蝠身上有百余种病毒,为什么它自己没事?”

2.第一段中加点的词“或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

蝙蝠体内有三种干扰素,仅为人类的四分之一。尽管数量不多,但蝙蝠的干扰素“工作强度”更高。比如,即便没有感染任何病毒,蝙蝠的Ia干扰素也会-直处于活跃状态,24 小时“待机”。

4.本文标题作用是什么?

5.近几年来全球瘟疫肆虐,特别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危害,结合本文我们应该获得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1)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

(2)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3)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4)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那会儿她旁边只有一个正闹肚子的我。“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

(5)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6)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我第一次帮母亲晾衣服的情形至今还记得:踩着小板凳,胳膊高高举起,还是够不着,以至于没拧干的水顺着我的胳膊流进衣服里。“再想想办法。”母亲笑着鼓励我,“只要搭上去就行了。”于是,我使劲一甩,衣服就搭上铁丝了。

(7)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8)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9)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10)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面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后来母亲发现了,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11)那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

(12)“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13)当时母亲还说起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话。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14)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15)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16)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且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

1.小说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次的情节。

(1)

(2)

(3)高考失利后,母亲用门口那棵被我小时候荡歪了的树安慰我。

 

2.第(13)段中写到“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10)段划线句。

4.文中“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结尾处划线句子的含义。

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