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子罕弗受 弗:
(2)若以与我 与: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3.“子罕弗受玉”体现了子罕什么样的品质?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相与步于中庭 五十步笑百步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B.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C.念无与为乐者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惟手熟耳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两句,以动衬静,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C.本文把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都浓缩在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中。
D.本文虽然仅80余字,但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D.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二十四节气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
B.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用计时工具——“表”和“圭”来测定节气。
C.黄经,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
D.二十四个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大寒、小寒4个节气。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揭示文章内容,言简意赅,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运用下定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中国古代测量日影的工具“圭表”。
C.第⑦段加点词语“左右”,表示历时的天数不是确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文章按逻辑顺序介绍古人测定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的诞生、作用以及现实意义等。
3.系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是祖先馈赠给子孙后代的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B.“圭”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古人用表和圭来测定土地长短,推算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C.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D.春秋两季昼夜时间长短相等的两天是春分、秋分,即分别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一天。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法布尔采用解剖法,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B.《红星照耀中国》 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海底两万里》中,面对迫在眉睫的危险,尼德·兰也不愿放弃他的食物,他快速收好东西,一边拿野猪,一边拿袋鼠。
D.《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题目中后一个“书”指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吴均《与朱元思书》。
B.“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左传》《礼记》《周易》《春秋》。
C.《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唐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称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