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⑯自然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①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疯狂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
3.请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向阳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这样一组排比句:“‘贝多芬听不见可以作曲,我看不见为什么不能踢球’这是盲人足球少年刘博的意志;‘我失去双腿,却找到更好的人生’,这是截肢舞者廖智的独白;‘如果拥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的确困不住我们的身体’,这是清华学霸矣晓沅的信念”之后,“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史学家,请简要概括其发愤著书的故事。60字以内。
(3)根据上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1)《钱塘湖春行》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表现边塞奇丽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头搔更短, __________。(《春望》杜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5)请默写《黄鹤楼》的颈联和尾联: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子罕弗受 弗:
(2)若以与我 与: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3.“子罕弗受玉”体现了子罕什么样的品质?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相与步于中庭 五十步笑百步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B.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C.念无与为乐者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惟手熟耳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两句,以动衬静,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C.本文把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都浓缩在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中。
D.本文虽然仅80余字,但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4.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D.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