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诗歌一二句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2.诗歌尾句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

 

1.①月光皎洁;②山水通明交融;③湖面广阔;④荷香弥漫。(注:月光皎洁是景物特点存在的前提。月光明朗,才能看见“山光接水光”) 2.①诗人在皎洁的月夜,登上鄂州南楼,迎着清凉的夜风,身体感觉凉爽舒适。②欣赏月下美景时,体味到清风明月的自由自在,内心也因此感到轻松愉悦。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这两句诗歌大意是: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山光”与“水光”表现了山水通明交融的画面,因为月光的皎洁,才会看到山光接水光,所以这两个词语还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凭栏十里”突出了湖面的宽广。“芰荷香”表现了荷香弥漫的画面。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炼字。一个“凉”字意味深长。这里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无论是视觉的“光”,还是嗅觉的“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写出其摒弃尘虑之想。前面所写的景物都有清高脱俗的寓意,构成了一个使心境澄淡的“清凉世界”。一个“凉”字概括了他流连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这两句写南楼夜色。南楼地势高,四临旷野,清风无处不在,明月也无处不照,它们似乎“无人管”,造物主对南楼分外优待。这澄明的景色,化作了清凉之境,给人以清凉爽心之感。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流连陶醉于山水间,逍遥自适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村上春树说:“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是的,在时间的旅途中,总有一个人,值得铭记于心,就像史铁生眷眷于他的母亲;总有一个于你有特殊含义的物品,值得反复摩挲,就像迅哥儿恋恋于他的《山海经》;总有一段岁月,值得不断咀嚼,就像居里夫人念念于寻觅镭的时光……“值得”,也许是回望过去的感慨,也许是展望未来的信念;也许是珍贵的情感记忆,也许是厚重的责任担当……

请以“值得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书面整洁;(5)不得抄袭、套作;(6)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鹂鸣翠柳

①立了春,气温慢慢上升,树木干枯的枝条上,浅黄青绿、毛茸茸的新芽,开始探头探脑,春天的气象于焉呈现。看到新柳,自然会想起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大自然成千上万的飞鸟中,人们似乎一直对黄鹂情有独钟。

②黄鹂,古时亦称黄莺、黄鸟、仓庚,是雀形目、黄鹂科29种鸟类的通称。我国产有6种,一般所说的黄鹂是指我国常见的黑枕黄鹂。它几乎通体鲜黄,羽毛光滑艳丽。红红的长喙近乎与头部相等,黑色贯眼纹,一直延伸到枕部。一双大眼睛,黑里透红,显得神采奕奕。在徐志摩笔下,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艳异照亮了浓密”。

③黄鹂不仅仪表非凡,而且爱惜羽毛。它们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以昆虫、浆果为主食,很少到地面去,因此非常洁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黄鹂常隐匿在浓密的树叶间鸣叫,人们往往只闻其声,难见其影。

④黄鹂是天生的歌唱家,其声清丽宛转。古时把少女的语音,称为“燕语莺音”。南朝戴墉最爱听莺鸣,春天常“携双柑斗酒”,“往听黄鹂声”。现今,北京有“听鹂馆”,杭州有“柳浪闻莺”。

⑤古人早留意到,黄鹂大约于仲春之时开始鸣叫。《礼记》载“仲春之月,桃李华,仓庚鸣”。《诗经》中“有鸣仓庚”“仓庚喈喈”,都是春天阳气舒缓,万物生长的标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莺歌”和“燕舞”“蝶戏”一样,都已成为春天的象征。

⑥黄鹂始鸣的仲春之月,也是男女婚嫁的重要时令。黄鹂习于雌雄双宿双飞,“喈喈”和鸣之声悦耳,因而成为婚姻和谐的象征。此外,黄鹂羽色艳丽,展翅飞翔时光彩熠熠,有如举行婚礼时身着盛装、光彩夺目的新婚夫妇,故《诗经》以“仓庚于飞”喻“之子于归”。后世的《黄鹂鸣春图》,多为雌雄二鸟站在树上和鸣,除象征春天来临外,也有婚姻和谐的寓意。

⑦黄鹂代表朋友之道也出自《诗经》,但在取义方面由谐音转换而来。《小雅·伐木》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两句,因黄鹂又名黄莺,“莺”与“嘤”谐音,故后人以“莺”代“嘤”以黄莺象征朋友之道。

⑧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黄鹂的喜爱。诗人最爱吟咏的鸟恐怕非黄鹂莫属。“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用黄鹂的欢唱表现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北宋诗人黄庭坚更将黄鹂看成春的守护神,其《清平乐》云:“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在绘画、瓷器、雕刻等艺术品纹饰中,也常见以黄鹂为主的画面。如宋代花鸟画《桑枝黄鸟》,一只黄鹂站在桑枝上,嘴里叼着一颗桑葚,憨态可掬。此外还有《黄鹂翠柳图》《莺歌燕舞图》等吉祥图,寓太平盛世、事业蓬勃,深受大众喜爱。

1.围绕人们对黄鹂的“情有独钟”,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内容?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身着彩衣、音韵优美的黄鹂,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

3.文章初拟题为“说黄鹂”,后改为“黄鹂鸣翠柳”。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作者这样修改的理由。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③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请在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之谓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B.不知其也                 旨:味美

C.学半                     学:学习

D.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给予,赠送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学无广才                       盖诱敌

B.不知善也                         如土石何

C.坐大厦之下诵诗书                 中峨冠多髯者

D.无奔走劳矣                       何陋

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过分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险恶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险恶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过分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则选文均与学习相关。它们分别围绕“修身治学的道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展开论述。

B.三则选文均逻辑严密。甲文正反论证,前后相承;乙文由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思维辩证;丙文通过对比揭示道理,鲜明有力。

C.三则选文均运用对偶。甲文使静、学、才、志的联系更紧密;乙文形成铺排强化说理效果;丙文突出太学生衣食无忧的境况。

D.三则选文结尾均含感叹意味。甲文突显时光蹉跎的无奈;乙文暗含从前代经典中发现佐证的欣喜;丙文显示不容置辩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改委紧急通知:禁止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疫情期间,各医院都采用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C.人们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D.成都市将打造三国文化国际展示中心,助力三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