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学者①有四失②,教者③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④或失则寡⑤或失则易...

文言文阅读。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学者有四失》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②失:过失,缺点。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师。④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⑤寡:学得太少。⑥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⑦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师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学者有四  失:____    ②后能救其失也  然: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人们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一道理,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

5.此文和《虽有嘉肴》两文都认为要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

 

1. 过失,缺点 这样 2.A 3.教书的人,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并且纠正他们各自缺点的人。 4. 因材施教 长善而救其失 5.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验证明白的道理。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 句意:学生有四个方面的缺点 失:过失、缺点。 ② 句意:这样以后才能补救其不足 然:这样。 2.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②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③根据固定句式断句;④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结合语境,这句话意思是:学生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这里是对学生常见的四种情况进行列举,并列关系,可断句为: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这是一个“……者……也”的判断句,按“……是……”的格式翻译;教也者,做教师的(人);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善,长处;失,缺点。 4.考查内容理解。本文选自《札记·学记》。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可推知,本文是从教师角度来说,要求教师知道学生通病,能根据学生不同缺点展开教学进行补救,即“因材施教”;做教师的应当做到让学生扬长补短,用原文回答即“长善而救其失”。 5.考查对比阅读。选文中“人之学也或失则多”从学生学习角度阐述了这个观点:学习要重视实践。《虽有嘉肴》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阐述了这个观点:实践出真知。两文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验证明白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选文出自《狗•猫•鼠》。《狗•猫•鼠》等十篇散文收录在《    》中。这部散文集的主要内容是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班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投入吧。

(幸福的家)感受亲情,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一个活动,感受家庭幸福。

①聆听成长放事  ②回味新旧照片  ③     

(强盛的国)多少国之脊梁,担起强国重担。请运用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材料:

2013年,受命于危难之际,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用三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女排重新带上世界之巅,再一次将中国女排从弱队带上了世界一流强队,再次感动中国。2016年里约奥运会,郎平带领年轻的女排姑娘们再次卷土重来。面对各国强敌,以坚忍的毅力顽强拼搏,一路逆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12年之后,她带领中国女排再次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无数的中国人、世界华人为之感动。2015年度和2016年度,郎平获评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特别致敬奖,成为连续两年站上《感动中国》领奖台中国第一人。2019年,带领女排不仅拿到了东京奥运会门票,还夺得了中国女排第十个世界冠军,傲视世界排坛群雄,为祖国母亲7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上联:忆往昔,于敏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复兴的梦)制度保障,助力中华复兴。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澳门回归以来,澳门社会各界坚持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正确处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

材料二: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的失业率从1999年的6.4%下降至2018年的1.8%,基本实现全民就业。澳门居民人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前列。特区政府自2005年开始向年满65周岁的澳门永久性居民发放敬老金,至2018年时已达到每人每年9000澳门元。自2007/2008学年起,澳门开始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由519亿增至4447亿澳门元。

探究结果:       

(真挚的情)幸福的家、强盛的国、复兴的梦,三者紧密相连。请围绕三者关系为“家·国·梦”主题演讲写几句话,激励同学们投身到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两句写自己谪居之地的荒凉和时间久远。

(4)家国情怀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情感触摸与人生追求。从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到范仲淹的“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________”到秋瑾的“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这些迁客骚人、名人志士眷恋故土、忧国忧民的情怀逐渐被沉淀汇聚并赋予时代特质。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

②这样的未来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③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和影评纷纷点赞。

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

⑤可以说,这部电影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A. ③①④②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①②⑤③④ D. ③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