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一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加油,中国!...

题一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加油,中国!”2020年元宵晚会诗朗诵《你的样子》,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是啊,你的样子,也是我的样子!

请以“你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范文: 你的样子 2020 年,己亥末,庚子初,春天姗姗来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一时间,人们谈“疫”变色,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站立了起来,一个形象,就是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的中华儿女,他们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 你的样子,是人们可以依靠的一座山。钟南山院士,84岁了,疫情之下,他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踏上了列车,去了危险之地。我们记住了他的哽咽、他的眼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钟南山院士敢说真话,勇挑重担,就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你的样子,是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肖思孟,90 后援鄂医疗队员。到前线三天, 就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一个个医护人员身穿笨重的防护服连续10多个小时的连轴工作,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脸部被面罩压出一道道红印……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就是中国最美的样子。 你的样子,是挺身而出,坚韧如磐的背影。除夕夜,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疗队450人驰援武汉!除夕夜,出征夜!他们中有曾参与汤山抗非的队员、有主动放弃休假的的医学博士、 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更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人民军队为人民,疫情面前,是这些军人为我们抓住那道名为“生”的光亮。其实,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拦住死亡的屏障,是他们用铁血情怀唤起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 你的样子,是短短10天,造就了火神山、雷神山神话的“基建狂魔”;你的样子,是深夜坚守在疫情监测点的巡值人员;你的样子,是写下请战书,摁下鲜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背影;你的样子,是向家乡,伸出援手的一个个侠义商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今天的我,立志成为你的样子! 你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你的样子”,既指外在面貌,更指精神面貌。“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中国的样子”,指的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的精神风采。“你的样子”如果是指人,可以是“忙碌”,为抗疫而奔波、而战斗;可以是“无畏”,不惧风险,勇敢逆行;可以是“坚韧”,或是长期坚守在疫区,或是忍住动性“宅”在家里;或是“拼搏”,拼时间,拼速度,拼狠劲儿……可以是医护人员满脸伤痕累累的样子;可以是工地吃饭,工地休息,睡着了依然能看出一脸疲惫不堪的样子;可以是为了上战线同疫魔抗衡,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样子……“你的样子”如果是指地点,可以是“武汉”,坚挺、忍耐、奋争、顽强、勇敢……无论“你”是指人,还是指“地”,都要注意你描述的是代表,是典型,是一个个强有力的“点”。比如深入抗疫一线的“你”,带病坚守战场的“你”,不留名姓、不需收条为灾区默默捐款的“你”,剃光了一头秀发的“你”……这一些“点”,一定要具体,一定要生动,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对应“中国的样子”:践行生命至上愈是艰险愈向前,在困难中砥砺奋进不向困难屈服,不被疫魔吓退无私奉献,襟怀宽广(胸中不仅装着自己,更多地装着别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样子”实是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结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议论文阅读

由“一根绳”说起

①来京郊居庸关村采访,和当地群众闲聊得知,这个村子居然有一支亚洲冠军队伍——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村农民拔河队,2017年亚洲拔河锦标赛冠军队。山高林密的京西北处,藏着这样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冠军队,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细一打听,这拔河队已成立多年,从国际到市级,所获荣誉众多,村民颇以为傲。

②村里的文体活动,多见朗诵、合唱、舞蹈,为何这里选择拔河?村干部笑言,村里条件有限,拔河花费小,占地少,相对好组织;参与性强,竞技感足,百姓喜欢。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项目,把村民拧成一股绳,发扬村子里的“一根绳”精神。

③“一根绳”精神,五个字立时在我耳边一亮。手中的一根绳,从竞技项目升华为一种精神,细细想来,确有深意。

何谓“一根绳”精神?最直接的,就是同心协力、步调一致的团结精神。麻绳在手,想要赢得比赛,人人不得偷懒,必须一齐发力;想要共同获胜,必须勠力同心,不能心有旁骛;节奏不能慌乱,脚步协同齐整,方能力稳不减。一根绳上,牵起的是凝神聚力的心气,是共同向前的决心。今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十一连胜,创造骄人战绩,背后正是那份齐心共力、拼搏奋进的团结精神。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将心力合在一起,朝共同目标坚定实干,就会焕发无往不胜的力量。七十年的发展成绩,正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拧成一根绳的拼搏结果,没有团结奋斗,就难有今日“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小到一家生活、邻里关系,大到国家建设、社会治理,成就万事,都离不开这拧成一根绳的团结精神。

⑤拔河比赛靠整体,队员间的信任互助,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因此一根绳上,还系着荣辱与共、牵手连心的互助精神。而想做出真成绩、获得真信任,很多时候就要将彼此拴在一根绳上,命运休戚相关才能真正共渡难关。当年红军过草地,道路凶险莫测,泥里暗藏危机,战士们拉着绳子前行,相互扶持走出草地。一根穿行于莽莽草海的绳,拧住的是将士们彼此牵挂的心意,缀连起红军将士互助互励、共同克难的决心。当下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最关键的,是把自己当鱼,真正地游到群众的水中,从他们的难处去想问题,把他们的家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群众就会有干劲、有信任,跟干部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共产党人只有真正将自己与人民紧紧地绑在一起,永远和人民牢系在一根绳上,才能激发最大的凝聚力,迸发出更大的生产力。

⑥拔河拼的是劲与技,更是意志与耐力。双方实力相当,彼此僵持不下,谁的意志更坚,韧劲更足,谁的胜率就更大。因此一根绳间,更嵌着一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持精神。贵州草王坝,世代缺水成穷根,贫瘠中难求大发展。黄大发坚持带领村民凿水渠,三十六年日复一日,虽遇挫折,屡有失败,但败了重来,坏了再建,靠着绳锯木断的执着精神,终让天渠通水,创造人间奇迹。无论拔河赛中几分钟的坚持,还是几十年、几代人“单极之绠断干”的接续奋斗,一根绳间的坚持精神,都是我们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⑦当地村干部告诉我,因为练习拔河,邻里间矛盾少了,村民的身子壮了。一根麻绳,真的让村里百姓从心气到干劲儿,都拧成一股绳。我握了握那根比赛的麻绳,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我知道,它凝聚着的是厚重的精神力量。看似简单的一根绳,可真不简单啊!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3日 20 版)

1.请说说什么是“一根绳精神”。

2.选文前三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发扬“一根绳精神”。

B.第④段画线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⑥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分论点。

D.选文末尾画线句加点词语“真不简单”是指一根绳成就了庸关村农民拔河队。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古人防疫话“隔离”

①庚子年春节,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都过得极其难忘,非常特别,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向全国蔓延,各户闭门谢客,大家裹足不出。“隔离”也成为2020年最热的词语之一。

②翻看史册,浩浩荡荡人类文明之进程,可谓波澜壮阔,从爬行到直立,从新旧石器到青铜,从蛮荒走向文明,历经千万年发展至今。据人类有记载开始,每一次面对重大的突发疫情,都不得不采用最原始、最古老的方法,那就是“隔离”,除外再无别的更好的办法。在古代,对“隔离”也有“离间”之称,所采用的“隔离”,多以收容式为主,譬如在寺庙里,或是在空旷之地架设临时棚舍,开设“隔离所”,古称之为“疠人坊”,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如果疫情严重,官方多会采用强制性隔离,譬如在疫情区封锁各进出道路,派出兵丁镇守,不让人员随意流动,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这也成为古今完全之策。

③《汉书·平帝纪》有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面对疫情发生,官方会专门腾出空余之房舍来隔离患者,同时会向灾民免费发药,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另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有载,疫情发生,百姓若发现身边人有染疫之迹象,必须主动保持距离并第一时间向官府报告,患者一旦被官方确诊后,会被强制隔离,关进特殊的地方,称之为“疠迁所”,以便切断“疠”病的传染源,这里所谓的“疠”,就是指瘟疫,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记载:“厉大至,民善暴死。”等等。

④当然,在每一次大疫过程中,隔离并不是都能顺利推行,(      )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或抵触,也属正常。譬如晋时就有记载,有朝臣家染上瘟疫,三人以上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这种看似十分有效的隔离方法却遭到当时人之讥讽,被认为是“不仁”。其实,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各种疾病的斗争史。据《中国救荒史》不完全统计的疫灾数,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当然,若是放眼全球,更为可怕,如霍乱、黑死病、斑疹伤寒等,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十分惨重的影响。

⑤其实,在地球这个大家园中,人类总是以“万物之灵”而自居,盲目地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但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身在其中而受益其中。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很脆弱的。人类可以发明最先进的武器,用所谓的智慧,对野生动物进行大量捕猎、杀戮,或烹食,或穿在身上、踩在脚下,但随着一些未知病毒的“闯进”,就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陌生且诡异的“小家伙”们,足可让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

⑥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一次次惨重的教训,应该让我们警醒,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关爱一切生灵,实际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类的世界,也是千千万万其他生物的家园。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21日 16版)

1.说明事理有多种方法,请说说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性。请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并说明选填理由。

当然,在每一次大疫过程中,隔离并不是都能顺利推行,(      )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或抵触,也属正常。

A也许   B.大概  C.几乎  D.当然

选:   理由: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体现说明事理的严密性,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B.“隔离”即面对突发疫情开设“隔离所”,防止疫情扩散。

C.第④段末尾画线句表明病毒带来的疫情非我国独有。

D.第⑤段加点词语“盲目”可以用“盲从”替换,语意不变。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④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 “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⑤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⑥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有些花不是开在枝头,而是开在心灵深处,它们坚强而鲜艳,它们并非来自季节的恩赐,而是来自强大的内心。

⑦我们可以一边           ,一边           ,开成一种风景,成全“抬头看见花”的景致和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05日 20 版)

1.阅读全文,请说说作者“抬头”看见了什么“花”。

2.把第②段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并说说改后有什么表达效果。

看到此,心情澄澈、明朗、欣悦。

3.品味下面句子,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4.在第⑦段横线上写两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

一边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都中赈灾

王都中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又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亦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闻之乃罢。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节选自《元史 列传 卷七十一》(有改动)

(注释)①王都中: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②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③翔踊:物价飞涨。④行省:地方官署名。⑤粜:卖出粮食。⑥籴():买进(粮食)(跟“粜”相对)。⑦专擅:独断专权。⑧比:等到。 ⑨鬻():卖。⑩民生:百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 人七日不则死  食:       ②行省闻之罢  乃:

2.下列句子停顿及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都中迁/饶州路/总管 B.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

4.选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结合王都中的答话,用文言文补写行省“怒”的内容。

行省怒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开头“王都中迁饶州路总管”句中“迁”字与《岳阳楼记》中哪个字的意思是一致的?在被“迁”的情况下,王都中仍“使民就籴”,这与滕子京、范仲淹等人在思想境界上有哪一点是相通的?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千古名篇。

B.开头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C.三四句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心潮难平又茫然失措的情态。

D.诗中采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如果李白刚写完此诗就发布在自己的微博里,网名为“路人甲”的网友跟贴留言说:“诗仙太白擅以浪漫笔法抒写人生况味,此诗可见一斑。”请你也跟贴说说本诗浪漫笔法的运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