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生会开展“传统佳节与我同行”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元宵节校学生会组织了猜灯谜大会,特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如下,请按要求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校长:
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喜迎佳节,校学生会3月4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行猜灯谜,特邀请您参加。
校学生会
3月3日
①邀请函里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正确的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为: 。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活动中的三道题,请回答。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之人约的是哪一日的黄昏之后?( )
A.正月初一 B.正月十五 C.五月初五 D.八月十五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是指( )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③下面是对一幅春节对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装点神州千古秀
下联:朝霞夕照染就江山
A.翠柏苍松 春万年 B.翠柏苍松 万年春 C.柏绿松翠 春万年 D.柏绿松翠 万年春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五星红旗!五角星绣在哪里?”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对,就这么绣。”
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不知是谁抢先绣上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针,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1)以上文字选自《 》,这面红旗是 (人名)和难友们一起绣成的。
(2)“光芒四射”在文中的意思是 。
(3)文段中画线句子里的“!”和“?”分别表达什么感情?
(4)她们为什么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文段中“无穷的向往”指什么?
默写。
①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征人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⑦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会受到各种影响,所以我们要坚守志向节操,不为外因所动。正如周敦颐《爱莲说》写到“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阳光唤醒万物,让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夏天的日照为植物提供养分,孕育果实;秋天的阳光则为世界披上一件柔美的外衣;冬天的暖阳最使人欣喜,弥足珍贵。
请以《四季的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避免平铺直叙,尽可能写出一点波澜。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也不会抄袭试卷中的阅读题。(5)书写几乎决定了作文得分!书写工整,不许出现墨团等潦草现象。
题大废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院: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首联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联想到的事情。大庾岭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B.颔联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和诗人还要继续南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颈联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反衬出悲苦的心情。
D.整首作品。诗人没有用一个“愁”字,却将“愁”字化作鸟,江潮,疼,梅花,一笔一笔涂上,一层一层渲染,转承自然,满纸伤心。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有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而”,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3.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