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先秦——中...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1.试分析文段①在结构上的作用。

2.阅读全文,说一说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具体分为哪三个时期,请分别概括。

3.试分析文段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

5.积累链接:我们从花开花落感知岁月流逝,从草木枯荣体悟时序变迁。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请默写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物变化的句子。

 

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先秦为始发期;秦汉至盛唐为渐盛期;宋元明清为繁盛期; 3.示例:列数字。(分类别、引用)在说明“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和“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时列举了准确数字,使内容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4.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开头段落作用的理解。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具体作答。根据文章题目和内容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中国花卉文化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本文开头只有一句话“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此可知,开头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学会找段落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提炼概括,注意语言的简练。根据“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即可概括提炼出答案。 3.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根据“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宋元明清时“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根据“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刘禹锡的诗句说明了“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根据“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可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宋元明清时期花卉文化四个方面的特点。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作答。根据第⑦段的“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即可概括提炼出答案。 5.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积累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物变化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意思是: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梅)西溪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梅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本极大而有致,又多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更有红英绿萼花种不一。

——选自《西湖志》

(兰)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

——选自《幽兰赋》

(竹)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A)而不为风雨摧折(B),以其有节(C)。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选自《尚节亭记》

(菊)至于芳菊,纷然独。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能如此?

——选自《与钟繇九日送菊书》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   )  (   )  (   )  (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限断四处)

早 春 花 时 舟 从 梅 树 下 入 弥 漫 如 雪 更 有 红 英 绿 萼 花 种 不 一。

3.阅读材料(兰),试用一个字概括“兰”的特点。

4.请根据文意将 “ 也”“焉”“ 者”三个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

6.阅读材料(竹),“竹”为什么被称为君子,请用原文回答。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一句和梅、兰、竹、菊相关的诗句。

 

查看答案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选出正确的选项填空。(只填序号)

A、孤  B、鄙  C、愚  D、卑

①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用(   )  ②谦称自己不聪明用(   )

③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用(   )  ④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的谦称(   )

 

查看答案

下面是故宫中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用正楷字将其抄写在下面。

上联:_______    下联:_______

 

查看答案

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查看答案

请将两个同音字分别填入下边方框里,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 大道至     意思:      B.    以养德  意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