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力量
①《 》由法国著名作家 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作者称他们为“英雄”,作品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英雄”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昂扬的生命之歌。读完这本书,我为三位名人的高尚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② 。他在青年时期就耳聋了,这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吗?谁又能想象他遭受了这种残酷的身心折磨后的痛苦心情?上天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他,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在人们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与苦难抗争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③ 。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有伟大的梦想,但是那些王公贵族总是百般阻挠,而他似乎也没有经济基础。他凭借毅力完成了几部旷世之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为西斯廷教堂画天顶画的同时,疾病正在折磨他的身体。在他完成定画的时候,身体也因此垮了。再加上精神上的重负,他再也无法站起。也许上天嫉妒他的才能,死神降临了。病痛蚕食着他的身体。1564 年,这位伟人的灵魂移开了肉体。可是谁又知道,在他临死的前一天,他还在为《耶稣死难像》而工作,让人不禁敬佩他的敬业精神。
④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阶级决裂,但他又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
⑤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是贝多芬的“用痛苦换来欢乐”,米开朗琪罗的“愈受愈苦我喜欢”, 是托尔斯秦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都是历经苦难的。在我们悲伤、失望、怀疑自己的时候,重读这本书会使我们掩起悲伤,忘记苦难,洗掉疲意,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
1.请在第①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请同学们把下列三句话还原到文中正确的位置。
A.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B.贝多芬是不幸的 C.米开朗琪罗是孤独的
3.在文章第⑤段中说到“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请你再列举一个名人事例来证明此观点。
4.请在文章第⑤段的横线处填上一组关联词,使文章语义通顺。
5.积累链接: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后,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请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诗。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1.试分析文段①在结构上的作用。
2.阅读全文,说一说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具体分为哪三个时期,请分别概括。
3.试分析文段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
5.积累链接:我们从花开花落感知岁月流逝,从草木枯荣体悟时序变迁。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请默写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物变化的句子。
(梅)西溪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梅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本极大而有致,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更有红英绿萼花种不一。
——选自《西湖志》
(兰)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
——选自《幽兰赋》
(竹)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A)而不为风雨摧折(B),以其有节(C)。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选自《尚节亭记》
(菊)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
——选自《与钟繇九日送菊书》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临( ) 柯( ) 荣( ) 孰( )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限断四处)
早 春 花 时 舟 从 梅 树 下 入 弥 漫 如 雪 更 有 红 英 绿 萼 花 种 不 一。
3.阅读材料(兰),试用一个字概括“兰”的特点。
4.请根据文意将 “ 也”“焉”“ 者”三个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
6.阅读材料(竹),“竹”为什么被称为君子,请用原文回答。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一句和梅、兰、竹、菊相关的诗句。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选出正确的选项填空。(只填序号)
A、孤 B、鄙 C、愚 D、卑
①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用( ) ②谦称自己不聪明用( )
③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用( ) ④古代帝王对自己的的谦称( )
下面是故宫中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用正楷字将其抄写在下面。
上联:_______ 下联:_______
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