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感激 B.万钟于我何焉   加: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    食:吃 D.汉节牧羊       杖: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妻妾奉            单于愈益欲降 B.此之谓失本心      别官属常惠等

C.蹴尔与之          掘野鼠去草实食之 D.是亦不可已乎      始强壮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5.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

 

1.C 2.B 3.(1)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 4.D 5.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 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得:感激; B. 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加:益处; C. 句意: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食:吃的,名词; D. 句意: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 杖:拿着、拄着; 故选C。 2.考查虚词的用法。 A. 第一个“之”用法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用法是:代词,他,指代苏武; B. 两个“其”都作代词,他的; C. 第一个“而”用法是:表修饰。第二个“而”表顺承; D. 第一个“以”用法:无实际意义,可不译。第二个“以”用法:表时间,可译为“在”;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独,仅仅,只;是,这;是心,这种本性;皆,都;丧,丧失;耳,罢了;(2)牧,放牧;羝,公羊;乳,(产仔)哺乳,动词;省略了主语“匈奴”和宾语“苏武”,译时要补上。 4.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甲文首先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之后连用“使……则……”的句式,从反面假设,提出疑问;乙文“匈奴以为神”是被“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的行为震撼。故选D。 5.考查拓展探究能力。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课外文章,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再结合题目要求与原文进行分析。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即为了“义”能舍弃生命;乙文的苏武就是一个能“舍生取义”的人,在没有饮食的情况下,他“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表现出顽强无比的意志,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在艰难的漫长的岁月里,始终记住自己是汉的使臣,不忘爱国,不忘使命,在匈奴经受十九年的磨难,把生死置之度外,终不投降,表现出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光辉形象,是孟子“舍生取义”理论的代表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作

唐代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时所作。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长沙傅:贾谊。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1.请赏析“春归在客先”的“先”字的妙处。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选自这个集子。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C.《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第一次借到假扇;第二次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又骗回去;第三次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打得牛魔王现出原形,借得真扇。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之事。当时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文中描述了《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文中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手法描写宋江的醉态。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风休住,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7)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8)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武汉一起工作数月,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在临别之际,你想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哪两句诗安慰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C.“高可二黍许”中的“黍”,古代长度单位。“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寻”和“高万仞”中的“仞”也都是古代长度单位。

D.“豆蔻”指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行进中的中国,给了你最大的底气。②这份底气,藏在你眼中绽放的神采里;镌刻进你为生活打拼、为理想执着的自信里;映照在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视野里。③生长在这个时代,就像坐上了一辆快速向前的列车,它会带你到曾靠一己之力到达不了的远方。④你会看到更多的风景,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⑤你的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⑥当你了解了你的时代,了解了你的中国,也许就更不愿辜负历史的这个高光时刻。

A.所谓“高光”,本来是一种美术用语,第⑥句的“高光时刻”的“高光”用的是比喻义。

B.第②句中“镌刻进你为生活打拼”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C.第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⑤句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行进中的中国”是偏正短语,“你会看到更多的风景,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是递进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