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八十里的母爱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

八十里的母爱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的,说过的话一会儿就忘,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小区里徘徊,哪栋楼哪个门都记不清了,有认识的人把母亲送回家。老婆说:“还是把妈送敬老院吧,那里人多,还有专人照顾。我们常去看看,又不是不管她。”

他不肯,怕委屈了母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多人劝母亲改嫁。可母亲怕再嫁人对孩子不好,都拒绝了。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送他上了大学。为他成家娶妻。现在他怎么忍心把母亲送进敬老院。

母亲的记性时好时坏,那天,在煤气灶上熬鸡汤,汤沸了,把煤气熄灭了,却浑然不知,还坐在客厅看电视。他下班回家,推门就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忙开窗通风。老婆责怪说:“妈,您熬汤怎么不勤看看,这煤气泄漏多危险啊!这一爆炸,整个家都没了!”憋了半天,母亲回答:“知道了,我以后小心。”

一年间这样的事发生很多次,他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他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沉默很久,终于答应了。他为母亲找了一个条件很好的敬老院,在离市区八十里的一个湖畔,风景宜人,空气也好,在一个周末把母亲送了进去。

“妈,有时间我们就来看您。”老婆对母亲说。

此时母亲清楚极了,她拿起包裹,走向屋里,站在门口母亲停下了脚步,回头对他说:“孩子,以后可以接我回家住几天吗?”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每次送他到幼儿园,他总会央求母亲,早点接我哦!如果下班早,母亲就会早早接他回家,不在幼儿园吃晚饭。他和小伙伴挥手告别,那一刻简直幸福极了。小伙伴们都投过来羡慕的目光,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早一刻见到母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母亲留在了敬老院,他的心却放不下来,总有一丝牵挂:母亲有没有想他,在里面生活习惯吗,是否和同屋的阿姨脾气相投?母亲是个内向的人,他怕母亲受欺负。给敬老院打过几个电话,说一切均好,不用惦念,他才稍安心。

那天夜晚,一个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母亲从敬老院跑了!他和老婆连夜赶到敬老院,院长一直说抱歉,说院里管理不到位。

“可是,谁知道阿姨能这样厉害啊!”院长有些委屈地说。

他看了监控录像,也惊呆了。晚上,母亲趁工作人员都不在,悄悄收拾起自己的衣物,用床单打成一个包裹背在肩上,像一个旅行者。她爬上院中靠墙的一棵柳树,顺势翻到两米多高的围墙,跳到院外。然后背着行囊,迈着轻松的步伐走了。母亲就这样消失在夜幕中,要知道,母亲已年逾七旬,身高一米五,平时哪会上树翻墙啊。

敬老院距离市区有八十里路,这里母亲从没来过,何况母亲还有老年痴呆症。母亲会跑向哪里?会不会自此一别永不再见?他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众人安慰他,既然报了警,再等等看,也许老人不会丢,认得家。

他和老婆开着车,一路寻找,从敬老院到母亲的单位,到小区,到母亲曾经上课的老年大学,都不见母亲的踪影。

此时已是第二天下午,十多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还杳无音信。他呆坐在路边,看城市中的人来人往,回忆起母亲抚养他的点点滴滴。忽然他想到一个地方,母亲会不会去那了?他一下从地上跃起,一路开车飞驰而去。他的车一拐进那条小巷,就看到了儿时的幼儿园,虽然建筑已经翻新,可大门依旧是明亮的天蓝色,像儿时的天空。那儿,站着他的母亲,正不断往里张望,嘴里呢喃着:“大宝,母亲说过早来接你哦。”

疾病让母亲忘记很多,却唯独记住了儿时接他的路。他知道现在母亲是等着回家的孩子,而他是母亲的依赖。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1.请从儿子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儿子不舍得送她去敬老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儿子费尽周折终于找到母亲,决定带母亲回家居住。

2.结合上文,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那一刻他心头一颤,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期望的目光、祈求的口吻多像儿时的自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他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上前牵起母亲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章以《八十里的母爱》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4.读完本文后,有人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亦有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1. ①母亲在家因记性不好,经常忘记查看正在使用的煤气灶,儿子怕出危险决定送她去敬老院 ②母亲夜晚翻墙逃离敬老院后,步行八十里路,到儿子上过的幼儿园旧址接儿子。 2.(1)“心头一颤”是指受到突然的刺激后,内心感到震动;“多像”强调特别相像。这句话运用心理(神态)描写,写出了儿子听到了母亲的央求时,立即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央求妈妈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即将独自生活的妈妈的不舍和送走母亲的痛苦和自责。 (2)运用动作、语言描写,通过“抹”“牵”等动词,表现儿子找到母亲后的激动心情以及被母亲虽患多年老年痴呆症却牢记到幼儿园接自己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同时包含对母亲的愧疚和带母亲回家居住的决心。 3.含义:“八十里的母爱”指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夜晚翻墙逃出敬老院,步行八十里路到儿子小时候上学的幼儿园,在门口等待接儿子回家。作用: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表现母爱不因年龄、时间和距离的变化而改变的主旨;歌颂母爱的恒久和伟大;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示例:我更赞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观点,文中并没有笔墨写他养育孩子,而是侧重描绘七旬老母亲即使被送敬老院,即使患有老年痴呆症,却也不忘对儿子的挂念,这一情愫最让儿子顿生愧疚之情,并为之落泪,揭示了子女尽孝宜尽早,莫等双亲不在后,而徒增遗憾与伤悲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在细读文章的基础上捕捉关键词,首先在开头写“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妻子建议将母亲送去敬老院,但儿子“不肯,怕委屈了母亲”;接下来三、四段写由于母亲的多次失误,儿子“开始改变了想法,也许把母亲送进敬老院,有专业人员照顾,对母亲不是一件坏事”;接下来的日子,儿子每天牵挂着母亲,在第八段中写院长告诉儿子,“母亲从敬老院跑了”,于是儿子到处寻找,最终在儿时幼儿园门口,看到了“正不断往里张望”的母亲;最后儿子被母爱感动,决定带母亲回家。据此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心头一颤”指内心受到了刺激,感动震动。“多像”是非常像,特别像。这是对他的心理描写。联系语境可知,他把母亲送到了敬老院,母亲央求他能不能把自己接回家住几天。这让他想到儿时自己求妈妈早点来接自己的情景,而现在两人的身份仿佛发生了对调,母亲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央自己。这种心理表现了他对妈妈的不舍和对于自己狠心把母亲送到敬老院的自责和没有别的办法的痛苦。 (2)“抹”“牵”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引号内的内容是对他的语言描写。他抹去泪水,牵起母亲的手的动作表现了找到母亲后的激动。他之所以流出泪水,是因母亲痴呆了,却还记得他幼儿园的位置,这份伟大的母爱让他感动。他对母亲说的话,表现了他内心的愧疚和要把母亲接回家的决心。 3.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 含义:联系文本内容可知,“八十里的母爱”指的是母亲患了老年痴呆,他把母亲送到了敬老院,后来母亲从敬老院翻墙出来,走了八十里路到儿子的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作用:联系内容可知,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母亲从敬老院翻墙出来,走了八十里路到儿子小时候上过的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联系文章主旨可知,虽然母亲得了老年痴呆,却依然记得儿子小时候上过的幼儿园,记得早些接他回家。表现了母爱不会因年龄、时间、距离而有丝毫的变化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与毛病之情。从表现形式上看,以“八十里”修饰“母爱”,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契合文章主旨,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赞成“子欲养而亲不待”,因为文本当中并没有介绍他养育孩子的经历,而是重点描写母亲因为得了老年痴呆,不得以他把母亲送到了敬老院,但母亲却依然不忘儿子小时候的央求,从敬老院翻墙出来,走了八十里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表现母爱的伟大与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作者把母亲接回家,就是要趁母亲尚在,好好尽孝,揭示了子女尽孝宜尽早,莫等双亲不在后,而徒增遗憾与伤悲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奋斗是最可靠的颜值

“颜值”是当前社会热词,人们关注和重视外貌,喜欢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颜值”。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希望通过整容为面试吃一颗“定心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容颜,确实更容易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但是,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风险,美貌也有保质期,稍有不慎,美容不成反毁容;更何况,再美的容貌也有老去的一天。

一个人一生最可靠的颜值并不是皮相上的外在之美,而是因奋斗产生的内在之美,比如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性情,出众的气质等。

奋斗增添丰富的知识,奋斗的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增长自身才干,能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这才是美的源泉,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在动刀,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实践。

奋斗陶冶美好的性情。奋斗的人,最开心,俗话说“相由心生”,内在善良温暖的人必然眉眼柔和,内心坚定乐观的人必然经常喜在眉梢,而内心忧郁自寻烦恼的人往往愁眉苦脸。你也许不能决定五官的组合,但能决定五官组合而成的表情;你也许无法决定五官的形状,却可以决定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中国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过,“学问改变气质”。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就是最好的美容。即使相貌不济也不必自卑,相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就会让自己的眉宇间散发出生动、智慧的神采,继而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只有努力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自信地融入时代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才能划出最美丽的弧线。

(选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1.下列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B.奋斗塑造美好的性情。

C.奋斗形成出众的气质 D.奋斗才是最可靠的“颜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不少毕业生因为即将面试而走进整形医院,他们希望通过整形为面试增加一份竞争的筹码。

B.作者不赞成整容是因为他认为任何整容手段都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整容也无法改变五官呈现的柔和度。

C.作者认为与其整容,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读书、思考和实践,最好的美容就是对生活乐观,对未来有信心。

D.邓稼先年轻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艰苦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他的青春是奋斗的,也是美丽的。

3.作者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高“颜值”?

 

查看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过,苏轼第三子,②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③倒行:顺来路回去。④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⑤汰:水波。⑥珠璧:喻指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⑦二鼓:二更。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影颓然/元方入门不 B.循山东/泉香酒洌

C.归倒行/薄冥冥 D.与过饮酒/不出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暮 归 倒 行 观 山 烧 火 甚 俯 仰 度 数 谷

3.试分析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何__________________

(2)必以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条件是鲁庄公是一位执法严明、尽职尽责的国君。

B.在描写“击鼓”“逐师”的过程中,曹刿只说了“未可”“可矣”四个字,为下文的议论埋下伏笔,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C.鲁庄公虽战前仓促应战,战斗中又想急躁冒进,战后对胜利还有点稀里糊涂,但并非一无是处,如他能坦诚待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等。

D.本文写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写法上颇有特点,将重心放在“论战”,略写战争场面。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地。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深受群众好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看今朝  谱新篇  开天辟地  继往开来

创伟业  忆往昔  时代先锋  革命前辈

上联:                           

下联: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上“的豪情”)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将“研究”和“了解”对换位置)

C.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把“领会”改为“领悟”)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去年“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