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内中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谋……广谋道:“依小孙之见……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那些和尚闻言,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
选段中的“那和尚”指谁?“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具体指什么计策?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刘四爷变卖了人和车厂的车外出享福,虎妞继承车厂的计划落空,只好向二强子买一辆旧车给祥子拉。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________)
(2)鲁滨逊流落荒岛,七年后岛上来了一批野人,他救出“星期五”;又过了三年,他发现有人肉宴的痕迹;又过了五年,鲁滨逊独自一人离开荒岛。(_________)
(3)宋江攻打睦州时,王矮虎被郑彪杀死,其妻孙二娘为替丈夫报仇,被郑彪用铜砖打落下马而死。(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带着孩子去旅行,已经是现在不少年轻父母的主要假日状态。近日,某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发布了“儿童出巡世界趋势分析与预测”,里面的数据让很多父母深有同感。
平台数据显示,00后、1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已经比80后提前了20年。80后第一次出境旅游的年纪,在23~30岁之间的占比最高,也就是大学毕业之后。9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开始提前,19~22岁的占比最高,很多是在大学就读期间。到了00后、10后,占比最高的年龄段被猛拉了几个数量级,3~7岁的占比最高。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消费力更强的地区,2岁以下就开始出境玩耍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家指出,“亲情陪伴”和“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是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
(材料二)
带孩子出境游,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就表现在费用支出上。平台数据显示,带孩子出境游时,家长们“舍得花”的心态更甚。83%的家长会因带孩子而预订更高价位的酒店,旅游时每天的人均花费也会增加20%左右。
一家长说:“比如,孩子看到街边形形色色的玩具,根本就挪不动步。虽然每一次的花费都不大,但结束旅行后一算,也花了将近2000元。”平台数据也显示,“看到什么都想要”的小朋友是家长旅游预算的“破坏王”,很多零散开销根本无法提前预测。
(材料三)
某旅行社的部分国外行程表
目的地 | 机票(往返/元) | 住宿费(元) | 当地玩乐(元) | 签证(元) |
泰国青迈 | 1816(直飞) | 128×5 | 168×5 | 239 |
缅甸仰光 | 2211(转机) | 203×5 | 147×5 | 318 |
韩国首尔 | 1529(直飞) | 314×5 | 238×5 | 365 |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在消费力更强的地区,2岁以下就开始出境玩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B.“亲情陪伴”和“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是父母带着孩子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
C.带孩子出游,家长更倾向于多花一点钱,让一家人吃好、住好、玩好。
D.带孩子出游家长都会做好预算,因此小朋友“看到什么都想要”的开销可以预测。
2.儿童出境游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3.你的叔叔打算趁着暑期去国外游玩,他计划出行5天,预算5000元以内,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叔叔选择一条最优线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解密大脑中的“文字匣子”
马晓莉
①我们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离不开眼睛对文字信息的接收,所以大脑需要加工由眼睛看到的文字。视觉系统中有一个对阅读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域,该区域能够把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连接到一起,研究者们把该区域称为“视觉词形加工区”,俗称“文字匣子”。“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总之,这个“文字匣子”是专门用于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具体长什么样的。
②究竟大脑是如何发展出“文字匣子”这样一个专门用于加工文字的区域的呢?
③“文字匣子”首先起源于物体皮层。近年来,科学家展开了对阅读的脑科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类的大脑竟然发展出一处专门用于加工文字的脑区。这块脑区与大脑的其他区域共同工作,从而使我们可以理解文字并进行交流。
④比如,我们进入体育馆远远望去便会认出一个篮球架上的篮圈,等我们走到篮球架下面我们依然会认出那是个篮圈,即使篮圈被拆,放在地上,我们依然可以知道它是个篮圈。可见,物体皮层对于我们辨认物体已经可以做到很精确的地步了,然而它对我们识别文字还是不够精确的,比如文字“干”,把它倒过来就可以变成文字“士”,这时物体皮层只会把它们当成是相同的形状,而不是不同含义和读音的文字。因此,我们的阅读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区域来加工文字。当我们一开始学习阅读时,大脑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出“文字匣子”。
⑤其次,随着人类阅读内容不断增加,“文字匣子”开始了进化历程,逐渐学习识别各种组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树”这个字由“木”和“对”这两个字组成,但是“木”一定要在左侧,“对”一定在右侧才是正确的字,当我们遇到“木”在右侧,“对”在左侧的情况,“文字匣子”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字。当然,“文字匣子”也可以辨认出“干”和“士”是不同的两个字。
⑥另外,“文字匣子”将阅读时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形状信息进行转化,即由各种笔画组合转化为有具体含义的信息,转化后的信息就能被语言区域进一步分析和加工了。比如“口”是和麻将或豆腐块一样都是方形的,这时“口”会像麻将或豆腐块一样都是被大脑中用于识别物体的“物体皮层”来加工,物体皮层可以告诉你“口”虽然和麻将和豆腐块长得很像,但是它不能玩,也不能吃。正因为这个物体皮层,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物体,即使从不同的方向来看物体也不会使我们感到混乱。
⑦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大脑中的“文字匣子”这一区域就是通过我们不断学习阅读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变成一个专门用于精确加工文字的大脑区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大量练习一定是塑造超级“文字匣子”的致胜法宝。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加工区”“致胜法宝”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B.“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
C.“物体皮层”能够识别物体,精确加工文字,理解文字的不同含义和读音。
D.第②段指出说明的内容是大脑是如何发展出“文字匣子”区域,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2.选文第③~⑥段从“文字匣子”的起源、A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等方面依次介绍了大脑发展出“文字匣子”的过程。
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大脑是如何发展成“文字匣子”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善染心,百灯旷照
①事情和一箱酒有关。酒自然是好酒,按征文主办方的说法,奖品价值六千元,也就是他们寄来的这箱酒。写作亦有数年矣,我何曾获得过如此丰厚的奖赏?欣喜之余,我早就想好了,这箱好酒只能拿来犒劳老父。父亲平生好几口小酒,却每每只替家人着想,一味地节俭自己。
②然而就在愿望即将实现的路上,我心里却一度被阴霾笼罩,自以为将与这箱酒失之交臂。真的,每每想到当初的那个俗念,我都为自己羞惭万分。
③那日接到托运部电话,说有一箱货物待提,我知道准是酒来了。兴冲冲地赶过去,才发现自己根本搬不动它。怎么办?如果父亲知道,一定会骑着自行车跑来,将酒搬上货架捆好蹬回去的。从前的许多次,手无缚鸡之力的我都曾经这样劳烦和依赖过父亲。但是前些时父亲喊腰疼,我就发誓再也不让他当我的搬运工了。
④来到街边,顺手招了一辆电瓶车。车主是个年约五十的大叔,前额有些秃,穿着酱红色的衬衫,看上去脏兮兮的。他的电瓶车更是如此,杂乱地推着一些蛇皮袋和包装带之类物品。他停下来,与我讲价。拉什么呢?一箱酒。拉到哪?我报出小区名称。他问我可以出多少,五元,我一口咬定。他没再争论,爽快地说,走吧。在托运部,他吭哧一下就将那箱我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搬不动的酒扛上了电瓶车。
⑤走在路上,我与他聊了几句,他说他是收废品的,平时收一百斤废纸才能赚五元左右。这次顺路带一下,也挺好的。本来我一直跟在他后面,越聊越觉得大叔实在,也就渐渐放心,自己走在了前头,让他跟着。他一直跟得很紧,我在后视镜上一直可以看见他专注的样子。
⑥直到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他还在我的身后稳妥地停着。绿灯一来,我回头招呼了一下他,就冲了出去。出于警惕我一直观察着后视镜,只是一个拐弯,我就发现不对劲,后视镜里怎么没有那人那车了呢?我心里一下子发起慌来,这辆电瓶车没有车牌号,也没有车主的电话,他姓什么,他是哪里人,我全然不知。一旦丢失,只能自认倒霉。
⑦我掉头往回走了一段,真的没有跟来。我吓坏了,心想他或者从另一条路走了,又赶到那边看,也没有。再往前赶去看,还是没有。往后看,有两条岔路,人海茫茫,车来车往,如果他真的携货潜逃,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踪影?我想我多半是遇上见财起意的坏人了。价值六千元的酒,他要收多少次废品才可以赚到啊。
⑧那一刻,我的心里闪过无数个镜头,那些充斥在人群中坑蒙拐骗的,顺手牵羊的,扒窃偷盗的,还有将坏的食品以次充好的……这个社会,坏人真是太多了。我的心里万分沮丧。
⑨天空渐渐变得阴暗,似乎即将下雨的样子。而我盘桓在大街上,多么像一只灰头灰脸的流浪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奔回小区,来到小区北门的路边,没有;进了小区北门,没有;又在小区里转了几圈,还是没有。我基本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不甘心,跑到小区南门边转了一圈,门里边没有,门卫室也没有。结局不言自明,还有什么比这种事情更让我万念俱灰呢?
⑩可是事情却有了转机,在我最后颓丧地将头探出小区南门外的时候。天哪,那个收废品的大叔正笔直地站在那里等我,不知道等了多久。再一看,电瓶车上的那箱酒,也还好好地等在那里。几丝微雨飘落下来,我感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⑪大叔说:“打你电话也不接。”原来他早就到了,没见到我,就从货单上找了我的电话打过来。可是那时候,我一直团团转忙着找他,忙着想那个最坏的后果。于是,那箱酒就像个与我失散的亲人,乖顺地等在我的前方,等着我过去与它相认。大叔说:“你讲了这个小区我认得的,别担心,我们都是老实人,做老实生意。”我知道,我遇上好人了。
⑫走在小区的花径上,我嗅到一股桂花的清甜。“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天仍是阴天,可我的世界瞬间通透明亮起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发现大叔将酒送到了小区,我的心里既愧疚又感动,愧疚的是曾拿恶意去揣测大叔,而感动的是大叔的诚恳、善良。
B.文章第②段运用插叙的写法,制造悬念,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叙述。
C.文章第④段第二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具体地描绘出大叔生活的贫困,为后文“我”与大叔走散后对大叔的误解做铺垫。
D.文章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引发读者思考;点明文章中心,升华了文章主题。
2.阅读文章②~⑪段,体会“我”跟随着这一箱酒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一箱酒的行踪 | “我”的心理 |
回想自己以为要与一箱酒失之交臂的俗念 | ①____________ |
认为一箱酒被拉货大叔拐走了 | ②____________ |
一箱酒被大叔送回了小区 | ③____________ |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而我盘桓在大街上,多么像一只灰头灰脸的流浪猫。(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于是,那箱酒就像个与我失散的亲人,乖顺地等在我的前方,等着我过去与它相认。(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章以“一善染心 百灯旷照”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①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②,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③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④,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⑤。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址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⑥一曲。
(节选自《日月湖》)
(注)①栉比:形容排列很密。②圮:坍塌。③凌霄:也叫紫成藏落叶藤本植物。常栽培在庭院中,供观赏。④缙绅: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⑤其身: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⑥西湖:一支明代南曲。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_
(3)园亭及其身_______
(4)故园亭亦聊且为之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B.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C.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D.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
4.甲乙两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甲段文字采用了哪种写法?乙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