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唯取一瓢饮 ①柳宗元在寓言《蝜蝂传》中刻画了一个小虫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唯取一瓢饮

①柳宗元在寓言《蝜蝂传》中刻画了一个小虫的形象:天生力大无比,因善负而好负,不论见到什么都往背上背,最终力竭而死。短小而荒诞的情节揭露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真正压垮人类的不是生存的重担,不是水和面包,而是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东西。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感慨:原来这世界上竟有如此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这是他在洞察世事之理后得出的真理。每个生命都是赤条条而来,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蝜蝂小虫,将这些那些多余的东西、这些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背在灵魂上,结果,很可能是丢下了真正的重要的东西——诗、自由、激情、爱……用释家的话说,多余的东西成了阻碍我们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迷障。

③多余的东西对人性和人心的戕害是显而易见的。资本主义建立初期,拜金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的异化。巴尔扎克塑造的守财奴葛朗台为金钱所累,最终连信仰也无法拯救他腐坏的灵魂。《变形记》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故事则说明了一个道理:在“物”统治人的环境里,人逐渐变得麻木、机械,成为工具、成为“非人”。

④今日社会,工匠不再像庖丁和轮扁那样追求精益求精,不再像《地狱图》中的良秀那样“艺术超越生命”,不再像《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上校在小作坊中探寻真理,反而是去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销售途径——利润第一。今天的学者不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己任,而是费尽心机在核心期刊上多发表一篇论文,而这些论文里大家看不到智慧,也看不到功力,所谓观点则要么执着于小己的成见,要么屈从于外界的势力,这些多余的东西压垮了工匠精神,侵蚀了士人风骨,令人心寒。

只有当一个贵族意识到财富、爵位于他是多余的东西,他才能像托尔斯泰那样真正高尚;只有当一个女人意识到外表于她不过是多余的东西,她才能像居里夫人一样永远地美丽;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所谓的功名利禄高低贵贱于他不过是多余的东西,他才能如庄子“惶惶乎寝卧其下”般纯粹地自由。每一个伟大的灵魂无不是带着赤子之心来,携着两袖清风去的,自始至终,不为之所累。

⑥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让一切多余的东西都随风而去吧。谁甘愿背着枷锁匍匐前进呢?

1.第①段中画线词语“水和面包”在文章的意思是______

2.阅读第③段和第④段,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内容。

段落

概括论述内容

归纳论证要点

(1)______

(2)______

多余的东西压垮了工匠精神,侵蚀了士人风骨。

 

 

 

3.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关联词“只有……才”能否改为“只要……就”?为什么?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B.多余的东西对人性的戕害是显而易见的。

C.让一切多余的东西都随风而去吧。

D.只有抛弃多余的东西,才能达到高尚、美丽、自由的境界。

5.第②段画线句中的“……”省略了除“诗、自由、激情、爱”之外,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其他元素。你认为这个元素可能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其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1.生命的必需品(或:必要的东西) 2. (1)多余的东西对人性的戕害是显而易见的(也可概括,如“多余的东西伤害了人的本性”) (2)多余的东西成了阻碍我们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迷障(也可概括,如“多余的东西使我们失去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 3.不能改。“只有……才”强调了抛弃多余的东西是达到真正的高尚、美丽、自由的境界之必要的条件;改为“只要……就”后,说明凡是抛弃了多余的东西的人,都毫无疑问可以达到真正的高尚、美丽、自由的境界,太绝对化了,不够严密 4.D 5.示例:(1)诚实。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2)尊严很重要。人生之中树立起尊严的丰碑,人生就会创造辉煌。(3)平等是人类的终极理想。(4)坚韧不拔。可以成功。(5)善良。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来看,作者是采用了一种借代的说法,“水和面包”应该指的是和“多余的东西”相对的,像食物一类的必需的东西。 2.本题考查各段论述内容和要点。第③段论述的要点,在开头一句:多余的东西对人性和人心的戕害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接着用巴尔扎克塑造的守财奴葛朗台和《变形记》里格里高尔的故事来作论据,加以论证。第④段从反面举例“工匠不再像庖丁和轮扁那样追求精益求精,不再像《地狱图》中的良秀那样“艺术超越生命”,不再像《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上校在小作坊中探寻真理,反而是去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销售途径——利润第一”,指出今天的学者也只追求多发表“看不到智慧,也看不到功力”的论文,得出“多余的东西压垮了工匠精神,侵蚀了士人风骨,令人心寒”的分论点。第③段和第④段共同论证了多余的东西对人性和人心的伤害,压垮了工匠精神。这和第②段最后一句“多余的东西成了阻碍我们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迷障”是一致的。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选择使用。用“只有……才”,表明前一个条件是后一个结果的必要条件,结合文章来理解就是“像托尔斯泰那样真正高尚”“像居里夫人一样永远地美丽”“如庄子‘惶惶乎寝卧其下’般纯粹地自由”必须做到“意识到财富、爵位于他是多余的东西”“意识到外表于她不过是多余的东西”“认识到所谓的功名利禄高低贵贱于他不过是多余的东西”,但不是意识到这些就一定能达到高尚、美丽、自由的标准。如果换用“只要……就”,还缺少了充分条件,太过想当然,所以不能换用。 4.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对论题所发表的看法或见解。论题是一个话题,表面上可以是一个词,而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上应是一个判断句。需要作者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A.文艺性的说法,“取一瓢饮”不够全面,剩下的那些怎么办交代不清楚; B.多余的东西对人性的戕害是显而易见的。不多余的呢?概括也不全面; C.观点是正确的,但和D相比,D的概括更加鲜明、准确、全面。 故选D。 5.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和语言应用能力。除“诗、自由、激情、爱”之外,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其他元素,可以有:尊严、理解、宽容、慎独、善良等。 示例:善良,古人把“人之初,性本善”用在了三字经中的第一句,可见对善的敬重,这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有了善心,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够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亲切的家人,可爱的朋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徐光启传(节选)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

(注)①杨镐:明末将领,时任兵部左侍郎经略辽东,在与建州女真战斗中大败。②议:臣子向帝王议论得失的奏章。③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请裁________  (2)既而以疾________

2.对画线句“帝善其言”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认为他是善良的。 B.皇帝以为他的语言才能是好的。

C.皇帝把他的话当作好的(标准)。 D.皇帝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

3.从第1段画线句可以看出,徐光启具有____的特点。他忠君爱国的特点在文中具体表现为:(1)______;(2)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乙)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甲)选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乙)选自课文《____》。

2.(甲)中“以至仁伐至不仁”中的“伐”意为____,(乙)中“请献十金”中的“请”意为____

3.如果用逗号表示断句,下列断句用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B.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C.子墨子起,再拜 D.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4.(甲)的观点是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乙)表达了墨子____的思想。

 

查看答案

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4)________,不耻下问。(《论语》)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家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意味深长,传为千古佳句。

 

查看答案

题目:听见你的声音

“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成长路上,总有一些声音打动着你。那是妈妈的唠叨,是爸爸的提醒,是奶奶的叮咛;是师长的教诲,是校园的钟声;是美妙的音乐,是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

要求:①请以“听见你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绿

胡竹峰

①时令一节节过。雨水、惊蛰、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彻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诗,诗中有画。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好像天气真应了诗句一般。人在雨中,望着烟笼远树,景致更妙。雨飘在庭院,飘在池塘,飘在田垄,飘在坡地,也飘在人的头面。连下三天雨,半夜有鲤鱼跃上溪头浅滩。凉月如眉,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③柳梢风味最好,丝丝绦绦长长短短,焕然一树新绿。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终日有纸鸢在天上飞着,高高低低。女孩子穿上春衫,布袖飘摇,韶华胜极。

④不独人物鲜活如此,屋前弯弯绕绕几条田埂,也若游蛇一般。田里关有浅浅一洼水,远看如镜,映得云白、山绿、树翠。田边有山,不甚高大,却青葱莫名,从山岗绿到岭脚。

⑤清明前后的莱哇,一脉新生。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韭菜尤好,有种香甜。古人说蔬食以春韭秋菘滋味最胜,这是知味之言,也是经验之谈。韭莱清炒,或炒鸡蛋,都有春鲜美味。

⑥每年清明前后,乡野风味挠心,遂从都市繁华中逃离,去那桑荫稠密、禽乌幽雅的乡下住几日。一碟青菜,一碗泥螺。喝点新茶,无需饮酒,乘着山风,竟也微感酸然。然后在天清气明的春日夜里,看月亮升上山来,梦也做得清明。

⑦窗口一亮,人就醒了。醒得更早的是采茶人。清明时节的茶最珍贵,可以补贴家用,乡人舍不得自家喝。绿芽近半寸长时,不论天晴下雨,人总要去采茶。我小时候偶尔也去,人与茶树一般高,一叶叶摘下,半天刚刚盖住箩底。采茶雨天多有不便,连日晴空,也觉得辛苦。从此知道生活不易,一口热饭滚汤要从劳作中来。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

⑧茶摘回来即摊晾在檐头麻下堂前宽敝处,碧绿绿一地,让人心生欢喜。

⑨谷雨后,芭蕉叶大栀子肥,茶叶也粗大了,这时农人才去摘一些回来自己喝。那时候的茶,苦,且味道生涩,劳作时倒是格外解渴。

⑩母亲做茶,总在夜里。屋外,风吹田野,蛙声很热闹,虫鸣更热闹。冬日糊上的窗纸,残损大早,炒过的青茶在砧板上,揉搓成紧紧一团,碧绿的汁液渗出来,一股股香气透过窗纸,在山村飘荡。茶叶摊放一夜,才干爽爽收进铁桶,密封得紧紧的,以免走气。

清明时,地气升腾,茶见天长,农人三两天就要去一次茶园。野草越长越高,蒲公英冠毛结成绒球随风飘洒,荠莱也老得开了花。牛终于不用嚼棚里的干稻禾,每日早晨可以吃大把鲜草。午后,有牧人牵它上山,山林里茅草遮身,牛儿吃得肚皮浑圆。山地阴凉,草浅处可卧可眠可立可坐,满满山野之气。

光阴流转,四季时序轮番。清明时节乡野,遍地庄稼,一片翠绿,一片祥和。近年来,乡农造屋早已不用土窑砖瓦,不废柴火,几年里养得山林茂盛繁密。

天地日月清明,人世也安定清明。春阳流水与畈上新绿有远意,水声经流不息。春天凝在花红叶绿里,溪涧池塘涨满水,积蓄自然之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4日,有删改)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待到清明时节,“景物有诗,诗中如画”, 文中又有哪些如画的景物呢,请你根据示例完成下列横线上的内容。

烟笼远树——凉月如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洼如镜

 

2.品析语言。

(1)雨在庭院,在池塘,在田垄,在坡地,也在人的头面。(从词语的角度)

(2)豌豆灌荚了,像是长满一地绿月,摘回来烹熟,风味大佳。(从修辞的角度)

 

3.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⑦段“至今对茶有爱意也有敬意”这句话?

4.请对文章的第段进行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