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______。诗人写景的同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这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1. 破 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意思相近即可) 2.两种说法都讲的通。作者移情于物,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支持一种一种说法,能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全诗每一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前一句的“破”字突出长安城的破败景象,使人怵目惊心;“深”字描写出长安城战乱中凄凉的景象,让人痛苦和愁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主题,再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理解这两种说法。两种说法都讲得通,可谓见仁见智。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可见,“感时”“恨别”都浓聚着作者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也可以这样理【解析】 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以乐景表现哀情,更加重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据此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阐明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青春是美妙的音乐,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①                ;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②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业已苍老却心藏锦绣而英姿勃勃,③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④        ,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1)在①处补写一处语句,要求前后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2)在语段②③④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由于离乱而导致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四周林木葱茂,绿藤缠绕,枝条摇曳的幽静景象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双喜、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莫泊桑是德国著名的小说家,《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三月的北国,春寒料峭,冰冻未解,小芽已露尖尖角,倔强地探出头脑,冒出一丝丝生机。

B.小姑娘在网上发布的音乐视频获网友点赞无数,小小年纪竟把这首《天路》唱得如此惊艳,高音部分一鼓作气,流畅婉转令人赞叹。

C.这篇杂文对当今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D.4月6日,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直播中,央视主播朱广权与淘宝“带货一哥”李佳琦PK带货,两人推介湖北特产总是络绎不绝,令人为之赞赏!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燥热  颠簸  制裁  摩肩接踵  矫揉造作

B.擦试  烦琐  寂寥  以身作则  千钧重负

C.求疵  聒噪  压榨  目炫神迷  不言而喻

D.侥幸  褴褛  愧赧  历历在目  令请高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