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1.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
2.“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依次是________。
3.末句的“两桩事”指的是哪两桩?
4.选文是闻一多写的《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真不/知马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来“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5.有这样一个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时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过路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地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 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 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 “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某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身边的事例,来谈一谈你对“和谐”的理解。(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思想中汲取智慧,制定一条班级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苦心孤谐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古诗文默写填空。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2)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晦地表达自己想要从政却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
(5)在《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一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