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一缕阳光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

题目:一缕阳光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例文: 一缕阳光 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温柔抚摸着大地的面庞,驱走冬日的凛冽的寒风,让人有点怀疑,这个冬日是否曾经有严寒的来袭…。 一杯茶。 一个阳台。 似乎有点寂寥,带点哀伤的色彩,含点孤单的味道。 跳动着,阳光的光束闪烁着,我有点晕眩的感觉,他们却乐此不疲,像无数个精灵跳跃的,在阳台上的玻璃窗间欢舞着,阳台上那不知名的绿色,也被拉扯进来,一起进行着这个欢乐的没有哀伤的舞蹈,他们对我欢笑着,却勾不起我点点的动力,似乎这个时候,我是慵懒的,也是孤独的,惆怅的。 “吱——”很刺耳的刹车声扰乱了我的沉思,我预感着,不好的感觉占据着心头,晕眩的眼神一下变得十分的清醒,血,恐怖的流淌着,却随着引擎的发动,渐渐消失了色彩,留下的,一摊的恐怖的红色,一个倒着的老伯伯,旁边还有两个大篮子,青色的蔬菜被血染上了颜色,一团黑色在聚拢,那是人群的涌动,却没有一个人靠近,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司机跑啦,现在这个时候估计谁都不想摊上这档子事,搞不好引火烧身,被人误会成凶手是自己。但我隐约地看见有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叔叔毫无顾忌地将老伯伯扶起,周围围观的群众的目光有赞扬的,有嘲讽的,各种各样的,只看见那叔叔的嘴巴夸张的张了张,随后,周围的群众让出了一条道路,那叔叔扶着老伯伯缓慢的行走,血还在往外流,他那纯白的衣服已经微微的被染红,老伯伯的身体好像在颤抖,叔叔的嘴巴又张了张,可周围的群众没有动,那叔叔只好一只手扶着老伯伯,一只手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然后套在老伯伯身上,然后一只手挥了挥,一部出租车停了下来,可出租车司机看到这种场景,想开走,可是出于群众的压力却又开不走,只好带上他们去医院。看着远去的车,消失在阳光最绚烂的地方,最后,这个天空都变得明朗。 阳光依旧绚烂,却似乎更带有了人情的味道,似乎这个和谐的音乐之舞中,已经不单纯是他们的,我已经被深深的感染着,品味着人间的真情,感受阳光的味道。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首先,审题。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性质的题目,“阳光”具有温暖、光明、生机、活力的特点,由这些特点去想哪些事物具有这些特点?带来“阳光”的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人,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陪伴,陌生人的帮助,敬佩之人的不凡之举和高尚精神。带来“阳光”的也可以是一些文字作品中、历史上的人物和其事迹,保尔的对信仰的坚守,李白面对困境的洒脱,谭嗣同的舍己为国等,他们的精神和品行都可以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给人带来希望和光明。其次,体裁。本文适合写出记叙文或者散文。用具体的事件和行为来突出某人某事的积极影响,这影响一定是心灵上的,是长期的,而非一时的。如果是散文的话,可以抓住生活中几个片段,来展现“阳光”的特性。第三,结构。记叙文的结构要有起伏,有波澜,孤独中的陪伴更能体现“阳光”的作用,失败时的鼓励更能彰显“阳光”的温暖,迷茫时的指引更能突显“阳光”的光芒,因此最好是有铺垫,有伏笔,在转折中突出“阳光”的特点。第四,选材。在选材上要小,写生活中的小事,越是小事,越能够描写的细腻,越是能够贴近读者的生活,越是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越是能够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可读性。同时要真,切不可凭空捏造,而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加工,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否则会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引发共鸣。更要新,尽量的选择自己生活中那些新鲜的素材,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老素材,也要挖掘出新的内涵,找到新的角度,旧瓶装新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拉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④“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⑨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好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3.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4.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1.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

2.“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依次是________

3.末句的“两桩事”指的是哪两桩?

4.选文是闻一多写的《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

B.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临之

D. 祗辱于奴隶人手/食不能尽其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真不/知马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来“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

5.有这样一个故事: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时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过路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地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 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 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 “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身边的事例,来谈一谈你对“和谐”的理解。(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思想中汲取智慧,制定一条班级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