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犷 绝别 晶莹剔透 毛骨悚然 B.诘责 娴...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犷    绝别    晶莹剔透     毛骨悚然

B.诘责    娴熟    屏息凝神     杳无消息

C.鄙薄    落晖    正衿危坐     信手拈来

D.裨补    伫立    摩肩接重     挺而走险

 

B 【解析】 A.绝别--诀别; C.正衿危坐--正襟危坐; D.摩肩接重—摩肩接踵;挺而走险--铤而走险;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腰(zhé)   勾dàng和(chān) 自吹自léi

B.养(huàn)  拘)   绕(liáo)  血雨风(xīng

C.xuē)   烦mèn泽(zhǎo    浮光影(lüè

D.蓄(chǔ)   羞qiè)  俐(lín)   人声沸(dǐng

 

查看答案

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为题,参照下列要求与表格中的写作小贴士,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字。

要求:(1)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小贴士: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典型事例

借助写作手法

运用细节描写

多种表达方式

体现性格、气质、品质或精神等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特点等

描写为主,渗透抒情、议论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记得那天是农历正月初六,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般。一辆拖拉机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铺了稻草的车斗里,我跟姐姐紧紧依偎在母亲胸口。

②母亲带我们去叔公家“吃酒”。叔公家住在“山洼子”,交通不便,我们平日难得去一回。今年叔公过寿,特意把生日提到正月,将侄儿侄女们都喊过来热闹一番。

③母亲把我的衣领理好,对着袖口看了又看。过年的新衣裳,几天下来,有了好多污渍。母亲摇头叹气,责怪我“不顾好”。

④到叔公家,已近中午。堂屋、厢房里都摆了酒席,大人、孩子各自忙活。来叔公家“吃酒”的,有亲戚,也有庄邻,我大多不认识。一位帮忙上菜的中年男子,倒是眼熟,但想不起来曾在哪里见过。他没有像其他帮忙的人那样,系围裙或戴护袖,身上不像是新衣服,但平时应该很少穿。我敏锐地发现,他的袖口比我的还要油亮些。姐姐记性好,她扯了扯坐在一旁的母亲的衣角,脆脆地喊了声“来福舅舅”。

⑤我一下子想起来,是他,来福舅舅。这是我第二次见他,头一次是在年前腊月二十六,我家门口。

⑥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母亲端一张方桌放在门口,给我和姐姐写作业。临近中午,来福挑着担子走过来。没有听到叫卖声,只看见扁担两头挂着竹匾,里面放着春联、福字、香烛……

⑦没有人招呼,来福径自放下担子,挺了挺弓着的背,站到身后看我写字。我很不自在,他不以为意,只管眯着眼睛笑。

⑧这时,母亲从厨房快步走出来,对来福说:“赶下一家哟,我家没有要买的。”

⑨来福挑起扁担,一抬头,看见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对母亲说:“孩子成绩不错呀!”这样的夸奖,母亲听过多次,依然受用。姐姐和我上学以来,每个学期都各拿一张奖状回家。母亲把奖状整整齐齐贴在墙上,在她眼里,那是老屋最好的装潢。

⑩ “还好吧,不调皮。”母亲说。紧接着出自一位农村妇女的本能,反问:“你家孩子呢?”

来福一愣,依旧笑嘻嘻地说:“我家也是一个姑娘一个小伙,念大学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

“哎呀,了不起。”母亲端来一张板凳,“两个孩子都培养出来了,真不容易!”

坐下的来福把脊背挺了挺,说:“我跟孩子妈妈,每天起早贪黑,走村窜巷,脚板底都磨破了,还不是为了孩子嘛,付出总算有回报。”

“是的呀,农村孩子只有读书一条出路。”母亲应和。

这时,有隔壁邻居路过,跟母亲打招呼,喊了声“卜大姐”。来福又是一愣,笑着问:“你也姓卜,家里排行什么?”两人一叙,竟是同一个族谱呢。

母亲当即让我和姐姐喊“舅舅”,一边留来福吃饭,一边打招呼:“真对不住,今天中午做的是菜饭。”来福笑着说:“等将来孩子们出息了,老俩人天天在家吃鱼吃肉。”

来福走时,母亲买了些香烛,说:“你家卖的香烛,保佑孩子读书一定灵验。”

经过提醒,母亲认出来福。姐姐打趣:“年前年后这十天,天天拿人家的例子教育我们,耳朵听出茧,结果人都认不得。”母亲说:“不用认得,只要你们跟人家姐弟俩学习就行。”

话是这么说,不一会儿,来福给我们这桌上菜,母亲叫住了他。见来福没有印象,母亲提醒,“买香烛的”,姐姐在一旁补充,“吃菜饭”。来福一愣,倏地转身走开,不小心碰翻身边人手中的盘子,连汤带菜泼在衣服上。

母亲满腹疑惑,饭后去问叔公:“来福是你们庄子的?”“是的。”“他家一对儿女都进城读大学了?”“哪呀,你肯定弄错了,卜来福光棍一条!”……那天回家的路上,北风呼呼作响。我被拖拉机颠得难受,闭着眼睛,依偎在母亲胸前。迷迷糊糊里,感觉粗粝的手掌抚在我的脸上。母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听:“还是要好好读书呀。”

1.围绕小说主人公,结合文章内容,给这篇小说拟写一个题目,并谈一谈你的理由。

题目:

理由: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

3.品味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来福舅舅”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4.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寻觅情感:

对“来福舅舅”这个人物形象,作者仅截取、描写取了两次见面的情形,并没有花太多笔墨,但作者又对他充满了复杂情绪。试分析作者在“来福舅舅”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非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第28天隔离了,这个时刻!

①这个时刻,天正暗下来,黄昏将近,我站在窗前,朝侧面的楼栋微笑。我之所以持续保持微笑,是怕出事。侧面楼栋一户人家的窗前,一位老人,打开玻璃窗,对着户外颤抖哀号:“某时候才是个头哇——某时候才是个头哇——”我听见了。我立刻冲到窗前,打开我家窗户,寻求老人目光,向他摆手摇手,“喂——爹爹”我使出最温和安详的嗓音,与他打招呼。由于角度关系,我无法判断他是否看见了我。我就努力持续着,持续着,直至他终于朝我这边转过脸。然后老人停止了,关上窗户进屋了。可我还是不放心,赶紧给物业打了紧急求助电话,请他们务必上楼敲门,去查看一下,看看是否为孤寡老人?问问是否发生了困难?如果老人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家有。物业也非常尽职,答应马上就去。这一阵忙乎,夜色已黑。这个时刻,是隔离的第 28 天了。焦虑和急躁开始在人们心里蔓延,我们需要对付更多敌人包括在自己心里逐渐扩大的阴影。

②这个时刻,新冠病毒还在肆虐,而武汉,也已经出台了疫情爆发以来最为严格的隔离严控措施,所有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收治病床在每天扩大,医疗一线医务人员们正在冒死救治病人。人与病毒的搏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吞噬与反吞噬,进入胶着化状态,这个时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然而,人们在家隔离已经第28天了,有人坐不住了,有人千方百计偷跑出去,有人吃不惯配送的简单蔬菜,想吃鲜鱼鲜肉和热腾腾的热干面了,还有人带着孩子出来遛弯,还说“怕么事唦,注意点就行了,关家里人都关苕了”。此情此景,说真的,太急人也太恨人了!事实非常清楚,如果不彻底阻断人传人,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接受采访,与我熟悉的记者朋友开玩笑说:这个时刻,对于这样一些还不知死活的人,如果是我,我的办法就是直接一拳打晕他,拖他回家,再丢一周吃食,封死大门——这是玩笑。可这也不是玩笑——这个时刻,如果还有人不珍惜生命同时还危害他人生命,就只能强制他珍惜自己。说是这么说,我当然没有打晕任何人,而是恰恰相反,我在对一位陌生老人微笑,朝他摇手,希望能够安慰到他。

③这个时刻,日常生活不再是常言所谓的日常生活了,直接就是保卫生命。这个时刻,当我们看见小女孩子的母亲被病毒夺去了生命,小女孩子追在后面哭嚎,这也不再是世间一般的生离死别,而是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搂过小孩子,为她戴上口罩, 尽快哄住她的号啕大哭,以免病毒趁机潜入她敞开的咽喉与肺脏;这个时刻,我们就是小女孩的母亲,而不仅仅只是拍视频的看客。

④这个时刻,唯有保卫生命是最高准则。因此我们能做一件事情,就做一件事;能帮一个人,就帮一个人;底线是我们首先做好自己。这个时刻,真正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刻,我们得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力量汇聚成人类的强大意志,把我们生命夺回来!

⑤这个时刻,心神稳定是我们的拯救,理性冷静是我们的力量,勇敢顽强是我们的必须,咬牙挺住是我们的本分。又一个黎明来临,拉开窗帘,东方既白,太阳照常升起,这个时刻,我们必须忍住悲伤,克服畏惧,去希望窗外的希望。

1.文章具体描述了“这个时刻”的哪些情景?请分点概括。

2.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某时候才是个头哇——某时候才是个头哇——”

“喂——爹爹”

两处破折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知识小贴士:破折号(——),可用于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在传情达意上,它也有自己的独特作用。

(2)“我就努力持续着,持续着,直至他终于朝我这边转过脸。”“终于”这个词表现出“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3.面对隔离期间按捺不住心情想随意出门的人,请你选用文章里的一句话做劝诫性质的宣传标语抄在横线上,并结合宣传标语的目的与特点说明选用的理由。

(宣传标语特点)文字简短,目的明确,充满力量,语言得体。

我选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标题为《第28天隔离了,这个时刻!》,其逗号前后的内容可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全文与作者写作意图阐明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取而疾 _______                  (2)长安______

 

2.“┃”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3.翻译句子

(1)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4.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