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春晚以“守正创新”为特色,为观众呈现了...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春晚以“守正创新”为特色,为观众呈现了歌舞、小品、魔术、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节目。

B.在5月7号召开的网络教研会上,用一堂课堂实录展现了育才人对散文教学内容的探讨和指引。

C.具有速度快、全覆盖、节省能源等诸多优势的 5G 网络,将会明显地增强我们的生活质量。

D.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切记不可低头蛮干。

 

D 【解析】 A.用词重复,“歌舞”包括“舞蹈”,去掉“舞蹈”; B.缺少主语,去掉“在……上”; C.搭配不当,“增强”与“质量”搭配不当,将“增强”改为“提高”;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百岁老人吴叔纯每天仍坚持读书看报,即便如陶渊明所说的读书不求甚解 ,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敬佩。

B.德国最伟大的画家门采儿仅用黑色签字笔和他的绘画才能,就能创作出一幅花团锦簇的作品。

C.部分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报道“医患关系”时喜欢断章取义,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

D.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前往防疫最前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犷    绝别    晶莹剔透     毛骨悚然

B.诘责    娴熟    屏息凝神     杳无消息

C.鄙薄    落晖    正衿危坐     信手拈来

D.裨补    伫立    摩肩接重     挺而走险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腰(zhé)   勾dàng和(chān) 自吹自léi

B.养(huàn)  拘)   绕(liáo)  血雨风(xīng

C.xuē)   烦mèn泽(zhǎo    浮光影(lüè

D.蓄(chǔ)   羞qiè)  俐(lín)   人声沸(dǐng

 

查看答案

写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_》为题,参照下列要求与表格中的写作小贴士,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600字。

要求:(1)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2)文体自选(除诗歌外);(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小贴士: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典型事例

借助写作手法

运用细节描写

多种表达方式

体现性格、气质、品质或精神等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特点等

描写为主,渗透抒情、议论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记得那天是农历正月初六,北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般。一辆拖拉机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铺了稻草的车斗里,我跟姐姐紧紧依偎在母亲胸口。

②母亲带我们去叔公家“吃酒”。叔公家住在“山洼子”,交通不便,我们平日难得去一回。今年叔公过寿,特意把生日提到正月,将侄儿侄女们都喊过来热闹一番。

③母亲把我的衣领理好,对着袖口看了又看。过年的新衣裳,几天下来,有了好多污渍。母亲摇头叹气,责怪我“不顾好”。

④到叔公家,已近中午。堂屋、厢房里都摆了酒席,大人、孩子各自忙活。来叔公家“吃酒”的,有亲戚,也有庄邻,我大多不认识。一位帮忙上菜的中年男子,倒是眼熟,但想不起来曾在哪里见过。他没有像其他帮忙的人那样,系围裙或戴护袖,身上不像是新衣服,但平时应该很少穿。我敏锐地发现,他的袖口比我的还要油亮些。姐姐记性好,她扯了扯坐在一旁的母亲的衣角,脆脆地喊了声“来福舅舅”。

⑤我一下子想起来,是他,来福舅舅。这是我第二次见他,头一次是在年前腊月二十六,我家门口。

⑥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母亲端一张方桌放在门口,给我和姐姐写作业。临近中午,来福挑着担子走过来。没有听到叫卖声,只看见扁担两头挂着竹匾,里面放着春联、福字、香烛……

⑦没有人招呼,来福径自放下担子,挺了挺弓着的背,站到身后看我写字。我很不自在,他不以为意,只管眯着眼睛笑。

⑧这时,母亲从厨房快步走出来,对来福说:“赶下一家哟,我家没有要买的。”

⑨来福挑起扁担,一抬头,看见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对母亲说:“孩子成绩不错呀!”这样的夸奖,母亲听过多次,依然受用。姐姐和我上学以来,每个学期都各拿一张奖状回家。母亲把奖状整整齐齐贴在墙上,在她眼里,那是老屋最好的装潢。

⑩ “还好吧,不调皮。”母亲说。紧接着出自一位农村妇女的本能,反问:“你家孩子呢?”

来福一愣,依旧笑嘻嘻地说:“我家也是一个姑娘一个小伙,念大学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

“哎呀,了不起。”母亲端来一张板凳,“两个孩子都培养出来了,真不容易!”

坐下的来福把脊背挺了挺,说:“我跟孩子妈妈,每天起早贪黑,走村窜巷,脚板底都磨破了,还不是为了孩子嘛,付出总算有回报。”

“是的呀,农村孩子只有读书一条出路。”母亲应和。

这时,有隔壁邻居路过,跟母亲打招呼,喊了声“卜大姐”。来福又是一愣,笑着问:“你也姓卜,家里排行什么?”两人一叙,竟是同一个族谱呢。

母亲当即让我和姐姐喊“舅舅”,一边留来福吃饭,一边打招呼:“真对不住,今天中午做的是菜饭。”来福笑着说:“等将来孩子们出息了,老俩人天天在家吃鱼吃肉。”

来福走时,母亲买了些香烛,说:“你家卖的香烛,保佑孩子读书一定灵验。”

经过提醒,母亲认出来福。姐姐打趣:“年前年后这十天,天天拿人家的例子教育我们,耳朵听出茧,结果人都认不得。”母亲说:“不用认得,只要你们跟人家姐弟俩学习就行。”

话是这么说,不一会儿,来福给我们这桌上菜,母亲叫住了他。见来福没有印象,母亲提醒,“买香烛的”,姐姐在一旁补充,“吃菜饭”。来福一愣,倏地转身走开,不小心碰翻身边人手中的盘子,连汤带菜泼在衣服上。

母亲满腹疑惑,饭后去问叔公:“来福是你们庄子的?”“是的。”“他家一对儿女都进城读大学了?”“哪呀,你肯定弄错了,卜来福光棍一条!”……那天回家的路上,北风呼呼作响。我被拖拉机颠得难受,闭着眼睛,依偎在母亲胸前。迷迷糊糊里,感觉粗粝的手掌抚在我的脸上。母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听:“还是要好好读书呀。”

1.围绕小说主人公,结合文章内容,给这篇小说拟写一个题目,并谈一谈你的理由。

题目:

理由: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的词。

3.品味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来福舅舅”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4.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5.寻觅情感:

对“来福舅舅”这个人物形象,作者仅截取、描写取了两次见面的情形,并没有花太多笔墨,但作者又对他充满了复杂情绪。试分析作者在“来福舅舅”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