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 yín。(______)
(2)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______)
(3)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g jìng tíng。(______)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______)
赏析古诗文
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根据课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请默写谭嗣同的《潼关》一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作文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一个人的梦想有多持久,青春就有多长。奔跑在逐梦路上,需要浓浓的亲情、真诚的友谊;需要鼓励的掌声,成功的喜悦;也需要挫折的磨砺、奋斗的艰辛……
请以“逐梦路上,需要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早年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获得过多项荣誉的袁隆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又获得“共和国勋章”。从第一期超级稻到第四期,以及每公顷16吨、17吨和18吨攻关目标的实现,中国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水平始终领先于世界。袁隆平一直认为,自己热爱的中国,既是他永攀新高的动力,也是所有梦想的终极目标。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20世纪60年代,抗性疟疾蔓延、抗疟新药研发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1969年1月,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开始了抗疟药的研制。
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了文献堆。
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迪下,屠呦呦创建了低沸点溶剂提取的方法,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最为关键的一步,既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也开创了中药抗疟药物发现之先河。
材料三: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甘做隐姓埋名人,终生报国不言悔
我叫黄旭华,是一名从事核潜艇研制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将这枚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授予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份光荣属于核潜艇战线的每一个成员。
潜艇的研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当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千千万万名和我一样,满腔热血、矢志报国的科研人员坚定着“核潜艇一万年要搞出来”的信心和决心,投身其中。我有幸全程地参与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事业。核潜艇事业是国防事业发展的缩影,我为祖国取得历史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改革而骄傲!也为自己是一名国防建设的老兵而自豪!“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担当、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迎风飘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发言
班级开展“传承英雄精神”主题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根据材料一,请从袁隆平的角度探究他在水稻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原因。
2.你作为小组代表,请你说说材料中三个人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黄旭华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十万残荷
顾晓蕊
⑴又是一年凛冬到,山寒水瘦,我乘车穿过半座城,去湖边看荷,拍荷。
⑵倘以为那些残荷孤绝、凄冷,尽是凋败景象,倒也不尽然。若单看每株残荷,纤枝枯瘦,孑然如鹤,但十万残荷,一片连着一片,绵延数里,便显得声势浩荡。
⑶算来,我搬来这座小城已二十余年,体会到残荷之美,却是近几年的事。
⑷在葱绿的年纪,也喜欢荷,只是我那时迷恋的,是亭亭而开的荷,绽于碧波之上。“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它从《诗经》中迤逦而来,宛若临水照花的仙子。
⑸犹记得那年,去江南小镇游玩,看上一件旗袍。青绿的锦缎底子,一朵荷盛绽在裙摆处,令人想起苏轼的那句词:“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⑹我虽生得寻常模样,好在有鲜亮的青春底子,一袭玲珑旗袍穿在身,便有了风情,有了味道。想来,那时对荷的喜爱,是沉醉于它浓烈、张扬的美。
⑺走过小半生光阴,再看残荷,终是懂得,当繁华落尽,洗却尘俗,它已抵达至简之境。生活的美,不在于曾经轰轰烈烈,而是归于平淡后,那一份宁静从容。近观株株残荷,或弯曲如弓,或俯于水面,或昂然挺立,无论哪种姿态,都是一幅幅水墨写意。它曾有过多妖娆,多盛大,而今就有多苍凉,多萧索。
⑻画坛怪才李老十,独怜残荷,斋号“破荷堂”。他懂荷、惜荷、画荷,与残荷仿若前世的知己,有着灵魂的相通与相惜。他笔下的秋荷、雨荷、风荷、月荷、墨荷,萧索冷峻,独立苍茫,自有一种清净深远的意味。
⑼他有一幅画作《十万残荷》,洇染纸上的十万朵残荷,携着冷瑟的肃杀气息,在你面前铺延开来,充溢着铁马冰河的悲壮。这满目凄荒里,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⑽吴冠中也画残荷,却枯而不朽、凋而不伤,相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画中的意境。明快简洁的淡墨线条,舒展横斜,虚实有致,勾勒出残荷独有的韵致。
⑾那一茎茎枯荷,萎了,败了,已然撑不起昔日的繁华记忆,却又是枝叶清朗,筋骨铮铮。一如画家本人所说,想画的已非荷非塘了,而是自己的春秋,自己的风骨。
⑿一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年近半百才热衷画荷。他笔下的荷,红花墨叶,偶有鸳鸯、蜻蜓、翠鸟点缀其间,热烈、饱满、奔放。即使画的是荷枯藕败,也画面清朗、天真洁净,显现灵动的气蕴和勃勃的生机。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充满禅味禅趣,不贪,不求,不争,不执,如此圆融平和,已达人生至境。
⒀人年龄渐长就不人云亦云了,不随波逐流了,会以一株残荷的姿态,不攀缘,不依附,在风雨中,站成一道绝美的风景。
⒁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老了,亦无须伤怀,要老得有气韵、有风骨。其实,只要你愿意,依然可以活得优美、精致、高贵,拥有一个气象万千的世界。
(选自《大同晚报》2019年12月07日,有删改)
在美文赏读课上,老师推荐阅读散文《十万残荷》,并布置了问题。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十万残荷”为题的妙处。
2.你想将《十万残荷》一文推荐到校园报中,需要配上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表现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