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半边钱 驮驮 大学的学费每年要5000元。 “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半边钱

驮驮

大学的学费每年要5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他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科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1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4500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给10元,那个给20元,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掉的。

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326元零3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摄氏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块,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30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0块钱,递给站在窗外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

1.文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写出父亲为儿子上学做出的努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1)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

(2)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326元零3分,他全给了我。

3.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寿方的重要性,其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1. ①卖寿方 ②悬崖烧炭 ③卖血换钱 ④寄半边钱 2.(1)运用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为“我”的学费忧心忡忡、满腹心事的样子。 (2)运用动作描写,“脱”“摸”“挑”“数”等动词生动地写出父亲给“我”生活费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质朴、谨慎和无私。 3.写寿方的重要性是为了给后文描写出卖寿方蓄势(或作铺垫),更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无私,体现父爱的伟大。 4.(1)文中的父亲有着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他为儿子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倾家荡产,卖掉自己的寿方,卖掉他一生最后的归宿。不仅如此,为了筹集生活费,他还瞒着儿子去卖血。多么崇高的父爱,多么伟大的父亲!(2)虽然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仍保持着一颗乐观而又平常的心。从这一点来看,他又是一位坚强的父亲。(3)最后为儿子寄回的半截钱,又可见他是一位勤俭节约的父亲。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1—11段内容可概括为爹卖寿方得钱;12段写爹悬崖烧炭;13—20段写爹卖血凑钱;21—26段写爹寄回半截钱。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此题可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1)从“眼睛睁得圆鼓鼓的”可知这是神态描写,“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的学费忧心忡忡、满腹心事的样子。 (2)从“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可知是动作描写,“脱”“摸”“挑”“数”等动词生动地写出父亲给“我”生活费时小心、谨慎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质朴、谨慎和无私。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读全文,结合前后文内容可知,因为没有钱交学费,父亲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后来父亲卖了他的寿方——他最后的归宿为“我”凑学费,因此写寿方的重要性是为了给后文描写出卖寿方作铺垫,更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为了儿子甘愿做任何事情,更能体现父爱的伟大。 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必须有内容,有形象特点。从文中“父亲为了给儿子筹集学费,倾家荡产,卖掉自己的寿方。不仅如此,为了筹集生活费,他还瞒着儿子去卖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从“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父亲;从父亲将钱放在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着乡下人的淳朴的父亲。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间布谷鸣

杨泽文

①在我的乡下老家,人们并不大知晓布谷鸟还有“杜鹃”“杜宇”和“子规”等别称。可见,“布谷”的叫法多出于农人之口。如果从“布谷”一词的发音以及语意来理解的话,分明就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以致多少洋溢着土地的芬芳和古老的气息。

②记得早年在乡间生活时,出于好奇,我曾多次向老人们打听过布谷鸟的情况,但在他们的闪烁其辞中收获甚微。因为绝大多数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近距离地见过布谷鸟,更谈不上仔细观察了。再说,布谷鸟鸣叫时正是农耕大忙的季节,有多少人有闲功夫跑到山林间去侦察布谷鸟?

③“布谷是来催人干活的,而不是让人来观看的。”这是乡村老者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以致常让我再难开口继续询问布谷鸟的事。我只好在每年布谷鸟鸣叫的日子里,不断争取上山放牧的机会,以便亲自观察。可我的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在山林间独自鸣叫的布谷鸟,似乎只可闻其声而不能见其形,每当你悄然地寻声而去时,它早已察觉了你的意图,鸣叫声便立即停止了。

④父亲知道了我的努力后,随即表示出很不理解的样子。他对我说:“该让人看的鸟,它会主动近距离地接近你并让你开眼的,比如燕子啊,麻雀啊,喜鹊啊,乌鸦啊,等等。而布谷鸟本来就是不愿让人来观看的,它只希望你聆听到它的声音,然后记起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⑤父亲的话虽然打击了我,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观察的机会。最终,一个难得机会到来了。当我在林间一棵大树下观看鸟巢中的鸟蛋时,忽然觉得惊奇不已:巢中原有的四个小鸟蛋中,这天增加了一个大鸟蛋。正让人暗自纳闷,突然有布谷的鸣叫声从高空飘落。惊喜中我抬头仰望,很快就在绿叶簇拥的一根细枝上,看见一只比野鸽小一点的褐色鸟儿,正在独自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发声时头向前伸和向上昂,两翼低垂,尾羽上翘且散开,显得羞怯而庄重,孤寂而自信,失落而脱俗……

⑥为避免遭人指责,我没有向别人泄露自己侦查布谷鸟的事。我只是把鸟巢中看到的鸟蛋异常的情况告诉了乡村小学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说:“鸟巢中最大的那枚鸟蛋,是布谷鸟寄放的。它是一种寄生性的鸟,自己不会做巢,也不会哺育幼雏。从孵卵到育雏的工作都要由别的鸟儿来替它完成。因此,你发现的装有五个鸟蛋的鸟巢,将来出巢的只会是一只鸟,这只鸟当然是布谷鸟。至于其他孵化出的小鸟很快就会被布谷幼雏挤出巢外。说起来这有些残酷,但这是自然现象啊……”

⑦记得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对布谷鸟的好感降低了许多。原来在乡间受人尊崇的布谷是一种连巢都不会做的鸟,而且每一只布谷鸟的出现是以另一种鸟的几只幼雏作牺牲为前提的。出于少年的义愤,我再次到林间,将鸟巢中的布谷鸟蛋捡了出去,直到后来我亲眼见到四个小肉团似的小鸟幼雏出壳时,内心才开始踏实起来。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时,心里似乎又有了一点内疚之感。因为我的无知行为,山林间缺少了一只布谷鸟的鸣叫。

⑧“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布谷》诗中的句子。从清明之后起算,布谷鸟的鸣叫期也就一两个月,然后,它就在林中做默不作声的“隐士”了。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布谷鸟还有“杜鹃”“杜宇”和“子规”等别称。

B.在山林间独自鸣叫的布谷鸟,每当你悄然地寻声而去时,鸣叫声便立即停止了。

C.每一只布谷鸟的出现往往是以另一种鸟的几只幼雏作牺牲为前提的。

D.布谷是一种寄生性的鸟,自己不会做巢,但会哺育幼雏。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讲了“我”从布谷鸟的侦察探究中一步步了解布谷鸟的心路历程。

B.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细致的神态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布谷鸟羞怯、高贵的气质和孤寂、自信的性格。

C.文中“我”对布谷鸟的态度前后发生着变化,由开始时的好奇、感兴趣到好感降低、愤怒到最后的内疚。

D.文章第③④段反复强调“布谷是来催人干活的,而不是让人来观看的”,一方面为后文“我”的内疚埋下伏笔,一方面隐含着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价值的道理。

3.“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时,心里似乎又有了一点内疚之感。”作者为什么内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吾居眼鼻之下,不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②厮:互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之者不如好之者

B.吾位居汝上/温而知新

C./其人舍大喜

D.居眼鼻之下/求闻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 能 观 美 恶 望 东 西 其 功 不 小 宜 居 汝 上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狼仍__________

(2)意__________

(3)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简单的几笔,写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为后文与狼的斗争做铺垫。

B.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展示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C.“顾”“奔倚”“弛”“持”等词语,表现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D.文章叙述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屠户的机智和勇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写作最单纯的目的就是记录。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新鲜事,人的记忆不是永恒的,快乐的记忆稍纵即逝。写作是最好的自我学习方法,它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悲观的。写作还可以修身养性,变急性子为稳性子,写的同时,也在思考,犹如在咀嚼东西,写得越多,嚼得越仔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请根据对联的上联内容,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把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百味人生  写  酸甜苦辣  写尽

上联:读诗书礼易,读出书香境界

下联: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将“只有”改为“只要”)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语序调整为“观察、分析、解决”)

C.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删去“随着”)

D.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生产的天然胶却不能自给。(“虽然”调到“中国”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