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香远益清
(2)同予者何人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借景抒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写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的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5.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综合实践。
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二项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尼摩船长告诉教授。
A.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认为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有海底地道
B.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在叙利亚海岸发现了他之前放走的鱼
C.法国作家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D.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他准备带教授穿行海底地道
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中表达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笼罩”“凝望”“漂亮”“咽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