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地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第②段内容,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1.照应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沙漠明珠月牙泉,并指明了它水位下降,濒临干涸的境遇特点,用语生动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1960年、1986年及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和最大水深的数据,并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准确具体地说明并突出了月牙泉水位不断下降速度之快,有干涸的危险。 3.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划线句“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中的“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照应题目“‘沙漠明珠’珠光渐暗”,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沙漠明珠月牙泉;“甚至有消失的危险”指明了它水位下降,濒临干涸的境遇特点;将月牙泉比喻为“明珠”,用语生动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 2.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第②段从“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可以看出,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1960年”“1986年”“目前”可以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1960年、1986年及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和最大水深的数据,并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准确具体地说明并突出了月牙泉水位不断下降速度之快,有干涸的危险。 3.这道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通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补写。第⑤段主要介绍“根据测量地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补写内容应该是表达对这一现象的担忧。根据第②段的“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可知,目前月牙泉的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如果按照“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要不了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这也印证了第①段的“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据此即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默写杜牧《赤壁》全诗或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凄异   属:连接 B.晓雾将   歇:消散

C.猛浪若奔   奔:飞奔 D.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不愠  山不加增 B.已而细柳军  丈夫冠也

C.疾也    君之力 D.间千二百里  如土石何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一个国家)进来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去没有敌对的国家,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三峡》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写三峡之山水,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与朱元思书》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全文采用总分结构描绘了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C.甲乙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写猿鸣是为了烘托环境的凄凉萧瑟,乙文写猿鸣则是突出环境的生机勃勃。

D.甲乙两文都写了奇山异水,表达的主旨完全相同,都抒发作者沉醉自然山水的愉悦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活动中,全县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B.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C.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完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D.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成长,起早贪黑,殚精竭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C.一只蟋蟀趴在石头上,无动于衷,似乎在观察周围的动静。

D.他的这段孔雀舞真是跳得入木三分,连杨丽萍都动容不已。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漫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B.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

C.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这幅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