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⑥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

3.请根据文中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连接材料二

农谚:吃了冬至饭,一天长(cháng)一线。

(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2)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1.D 2.总结全文,首尾照应,号召人们学习二十四节气文化。 3.(1)白露(2)冬至后,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了解。从文章第⑥段中的内容“……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内容中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但是反映不了气温的变化,故D项的说明是错的,选D。 2.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从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来看,它指出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学习研究的重大价值;从结构上来说,它与开头内容照应,总结了全文说明内容。 3.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1)从材料一中,找出秋天的节气句:秋处露秋寒霜降,从而可以看出“露”是第三个节气,它的名称在第⑥段中有提到,是“白露”。 (2)农谚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可见“一天长一线”的现象和冬至节气有关。文章第⑤段有提到“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所以,过了冬至之后,每一天白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长一些,这就是“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哂: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1.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使 民 衣 食 有 余 则 自 不 为 盗 安 用 重 法 邪?

 

2.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便还家

(2)率妻子邑人

(3)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外户不闭。

 

4.唐太宗认为百姓沦为盗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1.《蒹葭》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的环境描写,既渲染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B.“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C.“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析】
人生中许多使我们执著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D.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之情。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应对内容。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

C.《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论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连花清瘟胶囊被批准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病人的治疗,其有效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等构成的。

B.疫情面前,毅然逆行,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英雄。

C.当《傅雷家书》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随着生产安全问题的出现,全社会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健全和建立生产安全监管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