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一亩地的父爱 ①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一亩地的父爱

①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那年月,花生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只有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家里才可以买半斤或一斤,平时根本无法吃到。后来,乡里号召村民调查种植结构,推广大面积种植花生,并免费提供种子。村里大部分村民改种了花生。而我家仍旧种植的是小麦。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

②晚饭时,闻着从邻居家飘来的煮五香花生米的味道,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不然我现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花生米,还可以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父亲骂我没出息,不像个男子汉。但母亲坚持要到邻居家买一些花生来给我吃,父亲却坚决制止,两个人继而发生了争执。我在心里站在母亲一边,因为我知道,父亲之所以急红了脸阻拦母亲去买花生,一定是虚荣心作怪,生怕邻居嘲笑他当初没种花生的失算。

③父亲和母亲的争吵让家庭气氛很压抑。我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回学校,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第二天刚睁开眼,一股扑鼻的煮熟五香花生米味道就飘了过来。我趿着鞋奔到灶间,见父亲蹲在地上往炉膛里添着柴,母亲正在蒸气弥漫中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花生。一定是母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从邻居家买来了这大半盆花生,我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

④母亲说:“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我心头一热,这才平生真正第一次细看蹲在灶间的父亲: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明灭的火光照亮了脸上沟壑的底部,虽然被灶膛中倒呛出的烟熏得不停咳嗽,但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

⑤我这时才第一次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也第一次看到倔强的父亲流露出来笑会这样充满温情。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

⑥“不许吃着东西掉眼泪,要有个男子汉样!”父亲又大声教训我。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的吼声是这样的悦耳。

⑦走出家门去学校时,我绕道到父亲夜间捡花生的那块地,见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冒着丝丝雾气。我的心口异常温暖,不只是我的衣服里揣着一包还未凉透的熟花生,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那被父亲深夜刨过的一亩土地,处处都在透着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

⑧那一亩地的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

(摘自《散文选刊》)

1.选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件?

2.选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      )——(      )——(      )——(      )

3.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段中“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5.如果把“一亩地的父爱”改成“伟大的父爱”好不好?为什么?

 

1.本文以花生为线索,主要叙述了父亲冒着大风和小雨用一夜时间重翻一亩多地为我捡花生的事。 2.抱怨——不满——感激——终生难忘 3.照应标题,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4.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与辛劳,表现了父亲对“我”无言而厚重的爱。 5.不好。“一亩地的父爱”既概括了文章所叙述的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伟大的父爱”太过笼统抽象,不够形象具体。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叙事线索和概括事件。本文记叙的故事是,我上初中的时候,花生是稀罕物,后来乡里号召种花生,大部分人家都种了,只有父亲坚持种小麦。闻着邻居家里飘来的花生香味,我开始抱怨父亲。母亲要去买,父亲执意阻止。第二天早上,我闻到了煮花生的香味,看到父母二人正在灶间煮着花生,我以为是母亲买回来。从母亲的嘴里,我得知是父亲晚上从别人家里一亩多的花生地里刨出来的。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我流下了泪水。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文围绕着花生来组织材料,所以花生是叙事的线索。根据“人物+事件”的格式可概括情节为:父亲冒着大风和小雨用一夜时间重翻一亩多地为我捡花生。意近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感情脉络。根据第二段中的“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可知,当别人家飘出花生香味时,我抱怨父亲我们家没种花生,可概括为:抱怨。根据第三段中的“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可知,当母亲想要去邻居家要花生时父亲不让,我表示出不满,可概括为:不满。根据第五段中的“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可知,当吃到父亲冒着风雨用一夜时间重翻一亩多地捡花生煮给我吃时,我非常感动,可概括为:感激。根据末段“那一亩地的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可知,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可概括为:终生难忘。 3.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本段表达了我对父爱的感激与回报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文章中心。从结构上来看,收束全文,而且“那一亩地的父爱”照应了文章标题“一亩地的父爱”,使文章结构完整。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送进灶膛”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头发花白、背微驼”表现了父亲的苍老,“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是父亲终年劳作所致,表现了父亲的辛劳。父亲为了子女一生操劳,为了满足孩子吃花生的要求,晚上刨了一亩地,却不说出真相。表现了父亲对我无言而厚重的爱。 5.本题考查赏析题目。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一亩地”点明了事件内容:父亲为了满足我吃花生的想法,晚上刨了一亩的花生地。“父爱”一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以“一亩地”来修饰“父爱”,“一亩地”为实,“父爱”为虚,虚实结合,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伟大的父爱”只是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没有点出故事内容。在表达形式也过于平淡笼统,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的第一句勾画了一幅美丽的花香鸟语图,渲染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温暖活跃。

B.(乙)诗中的“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生动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美景。

C.(甲)(乙)两诗都是送别诗,但(甲)诗充满同情和关切,(乙)诗更多是向往与畅想。

D.(甲)(乙)两诗巧妙地将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可谓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查看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信然:的确是这样。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行(约定) B.去后至(才)

C.元方入门不(照顾) D.戎不动(只有)

2.下列句中的“而”与“树在道旁多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 B.人不知不愠

C.博学笃志 D.温故知新

3.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甲)文仅用百来字,就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C.(乙)文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不以为然的态度。

D.(乙)文主要告诉我们做事要亲力亲为,敢于尝试,决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英才实验学校七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这次活动的主题语是根据下面语句拟写的,请你根据上半句,结合划线句子的提示写出下半句。(要求:字数、句式与上半句一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所以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擦亮我们的一双慧眼,要结交益友。对待朋友,我们要做到诚实坦荡,真心真意,不虚伪,不欺骗,这样,朋友间的友谊才能更加深厚长久。

擦亮慧眼择友,           

(2)综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交友”的认识。

材料一: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材料二: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格言联璧》

材料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年级(1)班拟于11月20日在班上举行“向朋友展示自我”交流活动,准备邀请学校文学社方旭老师担任嘉宾。请你代表班级前去邀请方旭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散文诗既称之为“诗”,自然就要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就要像诗一样精粹、凝练,就要像诗一样分行与押韵。《金色花》就是一首散文诗。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