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草木都穿上了新衣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草木都穿上了新衣服,在和煦的阳光下蓬勃地生长着。

B.老李对儿子的美术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美术比赛中获奖,全靠您悉心指导,我真是感激不尽。”

C.“好心茂名”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主要以“综艺晚会”的形式,表演歌唱、舞蹈、杂技、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D.《邻家诗话》通过好友围坐畅谈及歌舞的形式,将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B 【解析】 A.蓬勃:指盛貌;形容事物繁荣茂盛。符合语境; B.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词,应该用谦称“犬子”; C.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符合语境; D.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符合语境;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cāng máng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__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__________

(3)久闻先生大名,rú léi guàn ěr__________

(4)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miào shǒu huí chūn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5)请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感触,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500字;⑤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提示:

①回忆成长经历中让你动情的一些事,再从中选择一件事落笔。

②交代清楚事情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猖会(节选)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

④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⑤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⑥“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⑦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⑧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⑨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⑩“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    》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    》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散文集《(1)      》,曾名《(2)     》请你再写出三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3)     》《(4)      》《(5)        》。选文中父亲要“我”背诵的书名叫《(6)   》

2.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完了”一词既写出了那没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写出了孩子的失望的心情,也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

B.选文第㉑段说“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表明了五猖会虽然热闹,但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那么有趣,写出了自己的失望之情。

C.选文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理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D.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如,“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选文中作者对于他那时迎龙王的场面,仅以“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一笔带过。但我们每天都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相信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镜头,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活动场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将它生动地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一亩地的父爱

①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那年月,花生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只有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家里才可以买半斤或一斤,平时根本无法吃到。后来,乡里号召村民调查种植结构,推广大面积种植花生,并免费提供种子。村里大部分村民改种了花生。而我家仍旧种植的是小麦。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

②晚饭时,闻着从邻居家飘来的煮五香花生米的味道,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不然我现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花生米,还可以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父亲骂我没出息,不像个男子汉。但母亲坚持要到邻居家买一些花生来给我吃,父亲却坚决制止,两个人继而发生了争执。我在心里站在母亲一边,因为我知道,父亲之所以急红了脸阻拦母亲去买花生,一定是虚荣心作怪,生怕邻居嘲笑他当初没种花生的失算。

③父亲和母亲的争吵让家庭气氛很压抑。我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回学校,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第二天刚睁开眼,一股扑鼻的煮熟五香花生米味道就飘了过来。我趿着鞋奔到灶间,见父亲蹲在地上往炉膛里添着柴,母亲正在蒸气弥漫中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花生。一定是母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从邻居家买来了这大半盆花生,我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

④母亲说:“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我心头一热,这才平生真正第一次细看蹲在灶间的父亲: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明灭的火光照亮了脸上沟壑的底部,虽然被灶膛中倒呛出的烟熏得不停咳嗽,但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

⑤我这时才第一次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也第一次看到倔强的父亲流露出来笑会这样充满温情。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

⑥“不许吃着东西掉眼泪,要有个男子汉样!”父亲又大声教训我。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的吼声是这样的悦耳。

⑦走出家门去学校时,我绕道到父亲夜间捡花生的那块地,见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冒着丝丝雾气。我的心口异常温暖,不只是我的衣服里揣着一包还未凉透的熟花生,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那被父亲深夜刨过的一亩土地,处处都在透着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

⑧那一亩地的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

(摘自《散文选刊》)

1.选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件?

2.选文中“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      )——(      )——(      )——(      )

3.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段中“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5.如果把“一亩地的父爱”改成“伟大的父爱”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