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舱石。恒,就是不忘初心...

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舱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画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2)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3)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 恒 恒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信念;恒,是在各种诱惑前不为所动的力量;恒是遇到坎坷阻碍时勇敢越过,不因此堕落的勇气。 恒总是在身边若隐若现,依稀记得有一次体育考试,本来体育成绩就满分的我,这次竟然升起了一丝丝的畏惧感,原因是我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哨声吹响,我很快冲出了起跑线,像一只豹子冲向前,第一圈,我保持第一名,可到了第二圈体力有所下降,体力有所不支,但在班主任和女生的加油声下,我仍拼尽全力,与强劲的对手小明争分夺秒。 第三圈,第四圈……到最后100米冲刺了!我望着眼前的路,咬了咬牙,抬起似乎灌满了铅的脚,猛地加快速度,像一只利箭一般冲向终点!我超过了小明!3分43秒!我望着有点不服气的小明,他瞪着眼,冲我着喊道:“只不过相差一秒,下一次,我还和你比!”我点了点头,心里压抑不住兴奋!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心里想着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停下了,或者放慢了脚步,会怎么样?拿不了第一,取不得满分……一个一个回答在我脑海中回旋着,却无法消逝。最终我还是总结了这次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恒心!是恒心铸造了我的一百分,是恒心让我懂得坚持…… 我不禁想起了之前不停训练的那个身影。每一个早晨,我迎着凉爽的晨风,做着引体向上,练着仰卧起坐,一圈圈的追逐跑,加速跑,才最终铸造了它——满分的成绩。恒,是付出汗水付出艰辛的过程,而成功却是恒的结果,恒是成功的垫脚石,我渴望成功! 在成长的路上,我愿与恒相伴,向一个个目标前进。 我想着想着,渐渐地,沉入甜美的梦乡中了…… 【解析】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恒,恒心,持久。立意的时候要将“恒”具体化,例如:恒久、恒心、持之以恒、永恒等等。选材方面,侧重成长过程中关于“追梦”“恒心”“毅力”等有启迪意义的事例。1.从学习的角度。 在学习上做一个有恒心的人。比如学写作文,要坚持不懈地阅读课外书籍,并学会从书本中积累重要字词和优美句子,强化平时的作文训练;期末复习,坚持不懈,做好备考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2.从生活的角度。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恒心。比如自己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时已经筋疲力尽,想放弃时突然想起某个励志故事,受到鼓舞,于是继续前行,终于爬上高峰。3.从爱好的角度。要坚持自己的爱好。比如说自己喜欢唱歌,但是父母认为学习最重要,考上好大学才是正道,但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一些有恒心的故事时受到鼓舞,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4.从感悟的角度。成功需要有恒心。可以从某植物不停生长说起,从而联想起生活中种种坚持和半途而废的事例,突出恒心对我们的重要性。行文,可以选择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注意对主题“恒”的突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熬鹰

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限生机。仓爷是生活在杏山脚下的一个老猎户,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熬鹰能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仓爷的腿脚已不再灵便了。提一杆猎枪,为追撵一只兔子或是狐狸,穿梭在丛林里疾走如飞,已是遥远的事情了,却成为他永久的回忆。

②仓爷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家里熬鹰。熬鹰是一件颇为苦累的活计,几天几夜,人与鹰就那么对峙着,不吃不喝不眠,直至一方最终败下阵来,才宣告熬鹰的结束。一场活儿下来,开始还桀骜不驯、斗志昂扬的鹰,这会儿羽毛凌乱,蔫头耷脑;熬鹰的人,也眼布血丝,形容憔悴,走路不稳,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③仓爷七十三岁这年,在杏山上又逮住了一只鹰。这只鹰,个头虽不大,但野性十足,自仓爷逮住它的一刻起,就没有消停过。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扑腾挣扎,试图逃离笼子的束缚。仓爷递给它水和羊肉,它睬都不睬,扇着翅膀,带起很大的风,将仓爷手中的碟子都打翻在地。几天过去了,这只鹰的野性丝毫无减,仓爷伸手探进笼子,想摸摸它的羽毛,猛不防被它铁钩一样尖利的喙,拉下一道深深的口子,顿时流血不止。仓爷在心里说,自己真正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啦!

④熬鹰是从这天夜晚开始的。仓爷用一条铁链子,将鹰拴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横梁摇摇晃晃,鹰就在上面不断地来回扑腾。仓爷说,横梁晃动,让鹰在上面不停地运动,可以锻炼掉身上多余的脂肪,更利于以后捕猎。

⑤仓爷手持一根棍子,守候在鹰的面前。熬鹰的日子里,是不给鹰任何吃食的,包括一滴水的饮用。仓爷也是不吃不喝,一直陪着鹰熬下来。仓爷时刻观察鹰的一切。那鹰,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没有丝毫就范的意思。它紧紧抓住来回晃悠的横梁,用铁钩一样尖利的喙,不断啄击腿上的铁链子,每啄击一下,喙与链子都会发出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异常刺耳。鹰似乎已意识到,它的自由,是与这根铁链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啄断腿上的链子,才能重回蓝天,自由翱翔。鹰执著地啄击着,每啄击一下,都像啄击在仓爷的心上,让他担心鹰随时都会啄断链子,摆脱束缚,一冲九霄。仓爷还看到,由于不断啄击,力度太大,血已从鹰的嘴和鼻孔里流出,结成了黑色的痂。

⑥后来,鹰在横梁上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开始拿眼睛盯屋里的一切,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眼睛停留在仓爷的脸上,如豆一样金黄色的鹰眼里,闪烁着深深的仇意,隐隐还有一丝迷茫。仓爷感到,鹰的眼睛在与他碰撞的瞬间,似乎要啄透他的五脏六腑,洞穿他的一切。熬鹰几十年了,仓爷从没有发现有哪只鹰是这么用眼神看人,仓爷的身子不由震颤了一下。

⑦仓爷感到自己明显地胆怯了,仿佛做了亏心事似的,赶紧低下了头。仓爷想,是自己老了吗?不!即使是年龄的原因,自己也要坚持把这只鹰熬下来。仓爷自从逮住这只鹰后,就喜欢上了它,他决定熬完这只鹰后,就“金盆洗手”,给自己的熬鹰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他不相信,自己熬了几十年的鹰,如今却要败在最后一只鹰面前!

⑧仓爷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又勇敢地迎上鹰的目光,和它对视起来。仓爷和鹰,就这么一直久久地对视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鹰终于架不住仓爷的目光,困意袭来,几欲闭上眼睛。仓爷清楚,这是到了熬鹰的关键时刻。那鹰每次耷拉上眼皮,仓爷都用手中的棍子拨弄它,让它始终无法闭上眼睛。仓爷这次看到鹰的身子开始颤栗了,眼里流露出乞怜的神色。仓爷伸手抚摸鹰的头时,鹰不再挣扎,没有了先前的凶悍,一动不动,任凭仓爷的手顺着它的头滑下,一直抚摸到它的脊背。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在一阵欣喜中,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让他有一种虚脱般的感觉。正待仓爷转身欲拿羊肉喂鹰时,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

⑨也许,七十三是个坎儿,仓爷熬败了鹰,最终没有熬过自己。那鹰,每天盘桓在仓爷的坟头,长唳着,不忍离去。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

1.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小说主人公仓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以“熬鹰”为题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结尾写道:“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怎样理解这句话?对此你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茅盾曾对《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如下的评价:“对于杨志,我们可怜其遭遇,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寄以满腔同情,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次日早晨,武松在厅上告禀,催逼知县拿人。谁想这官人贪图贿赂,回出骨殖并银子来,说道:“武松,你休听外人挑拨你和西门庆做对头。这件事不明白,难以对理。圣人云:‘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不可一时造次。”狱吏便道:“都头,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件俱全,方可推问得。

见知县这么说,武松回去后做了什么事,然后再去自首?请简述。

 

查看答案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三篇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时期的作品,完成小题。

(一)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二)与子由书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者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三)食蚝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注)①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②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梁代何逊、唐代张藉、宋代孟宾于等诗人均曾任过水部郎官职,作者责受水部员外郎。故称。③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④肯綮(kěn qìng):筋骨连接的地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书此纸遗之;__________     ②正尔嚼:__________

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肉 与 浆 入 水与 酒 并 煮 食 之 甚 美 未 始 有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4.《初到黄州》尾联“只惭无补丝毫事”中的“惭”解释为____,一个“惭”字道出了苏轼当时____的心情。

5.有人说,作为“吃货”的苏轼,他“时时不忘吃,而且懂吃会吃,甚至吃出了一种人生的境界”,请结合上述诗文作品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用“/”给下面的诗句断句,并将断好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每句限断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________

(2)哲理: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