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常新港的《咬人的夏天》(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

阅读常新港的《咬人的夏天》(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暖花开的时候,爸爸突然买回一只羊。我看那羊的肚子挺大,说:“爸,这羊够肥的!”爸爸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肥,是怀羊羔了。”

②夏天时,这只母羊竟下了四只小羊羔。爸爸天天围着羊转圈。“从明天开始,放羊的活儿就交给你了!听见了吗?”我没有吭声。

③你们知道放羊是怎么回事吗?爸爸在母羊脖子上系了一根很长的绳子,有六七米长的样子,另一头拴在一根带尖的铁棍上,然后找一块嫩草地将铁棍插在地上,不让它跑掉。小羊羔也不会跑,因为还离不开母羊。它们玩一会儿后,就会拱到母羊的身子下,贪婪地吃一阵奶,有时吃得嘴角往下滴白色的乳汁。

④我没心思去找一块长满嫩草的草地。我给母羊随随便便找了一个地方,就去干我喜欢的事了。

⑤傍晚,等我去牵羊回家时,不管我怎么叫、怎么吼、怎么拽,母羊都不肯跟我走,因为它没吃饱。母羊的四条腿顽固地撑住地面,形成四个锐角,身子向后倾斜。那时,傍晚的蚊子堆成团往我脸上扑。我火了,就像爸爸吼我一样,吼了一声,把铁棍举起来,又像爸爸拎着扫帚抽我一样,照准母羊来了一下。母羊凄惨地叫了一声,乖乖地跟我走了。

⑥回到家,爸爸问我:“羊吃饱了吗?”他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摸母羊的肚子。他能摸出来。而且,母羊完全仗势欺人添油加醋地直叫唤。我等着爸爸转身去抓扫帚。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

⑦第二天,我准备去河里洗澡。所以还是随便找了一块草地,匆匆插上铁棍,拍了拍母羊的头:“你这讨人厌的家伙,吃吧!”我跑走了,老远还能听见母羊的叫唤。我心想,它正高兴地吃草呢!

⑧那一天,我玩得异常快活,天暗下来时,我才想起该把母羊和四只小羊羔牵回家了。

黄昏的野地真可怕,天边一团暗云被夕阳的最后一束光亮涂抹成了凝固的血色,黑压压的蚊子撞得人脸上生疼。我老远就听见母羊凄凉的嘶叫,它的嗓子好像叫哑了。我跑到跟前一看,傻眼了。母羊饿得绕着铁棍转,绳子就缠在了铁棍上,结成了一个大疙瘩。小羊羔拱在它身上,大概吸吮不出奶汁,也揪心地叫着。

⑩我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发现这地方的草是羊根本不吃的草。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

⑪我赶紧把拴在母羊脖子上的绳子解开:“你吃吧!”母羊向前跑去,低着头,贪婪地啃吃着它喜欢的嫩草。

⑫我跟着它们。我的脸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但我任由蚊子在我脸上叮咬,去吸我的血。

⑬大概小羊羔没有在灰暗的夜色中走过路,就拼命地呼唤母亲。我把它们一齐抱起来,跟着它们的母亲。

⑭当母羊吃饱了,往回走的时候,我就默默跟着母羊走。那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的脸上全是包,我只感到脸大了、胀了,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

⑮回到家,我不管妈妈的惊呼,只是说:“妈,告诉爸,羊吃饱了!”说完,我就回到自己的小屋去了。

⑯我听到妈妈跟爸爸说:“今天雷方真怪,说话也变了。”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

⑰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

1.梳理文章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父亲

春暖花开时

不知道羊怀孕了

看都不看我一眼

第一天

随便找个地喂羊

____

第二天

随便找地喂羊,去河里洗澡

第二天(黄昏)

____

回到小屋后

____

说“母羊吃得真饱”

 

 

 

2.文章以“咬人的夏天”为题,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12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任由蚊子在“我”的脸上叮咬吸血?

(2)赏析第1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父亲看都不看我一眼”,是父亲看不惯“我”只知道贪玩,连农村人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

B.第⑥自然段加点的两个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羊因为没吃饱而拼命叫唤的情形,体现了我当时的悔恨和懊恼之情。

C.文末,爸爸说:“今天母羊吃得真饱!”其实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和肯定。

D.文中的父子关系一开始有些紧张,从父亲以前用“吼”和“拎着扫帚抽”的方法对我能够看出来。

5.比较选文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他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要求我“明天要把羊喂饱” 顶着蚊子让母羊吃饱(解开绳子让母羊吃饱) 什么都不想说,像大人一样躺下 2.运用拟人(比拟)手法,用“咬人”来修饰“夏天”,充满陌生感和新奇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咬人的夏天”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指我在这个夏天因为放羊被蚊子咬的故事,获得了特别深刻的成长体验。 3.(1)我是通过虐待自己的方法来表达对羊的愧疚之心。 (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我被蚊子叮咬得厉害,为下文写“我”的成长“像大人一样”做铺垫。 4.B 5.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或“都从视觉角度进行了描写”)。 表达效果的不同点:选文描绘出了黄昏野地里的恶劣环境,表明天色已晚,羊受饿的时间之长,也为下文写我的悔恨作了铺垫;链接材料写出了月夜乡村的美景,写出了船行速度快,表达了我前往看戏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情节脉络的理解。第一空:根据第六段中的“但他没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天要把羊喂饱,知道吗?’”可得:要求我“明天要把羊喂饱”。第二空:根据第十一段和第十二段的内容可概括为:顶着蚊子让母羊吃饱或解开绳子让母羊吃饱。第三空:根据第十本段“我没吭声,什么都不想说,只是躺在床上,像大人一样把双臂枕在脑袋下”可概括为:什么也不想说,像大人一样躺下。 2.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作用。从表现形象上来年看,用“咬人”修饰“夏天”,把夏天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又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联系文本内容可知,题目概括了主要事件,我在这个蚊虫肆虐的夏天,因为了放羊而被蚊虫叮咬。从这件事里,我感受到了父母哺育孩子的不易,获得了独特的成长体验。 3.(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十段中的“我怎么把羊拴在这个地方了?我真恨自己”可知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内疚,我只顾自己高兴,却完全忘记了母羊和它的孩子。我是在用这种虐待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羊的愧疚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我的脑袋像放在烤炉里烤过一样”语义明显夸大,这是夸张的修辞。强调了我被蚊子叮咬的非常厉害。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正是因为这些蚊虫的叮咬,我才明白了家长哺育子女的不易,明白了自己要认真完成父母交代的任务,不可敷衍。这是我从这件事上获得的成长体悟。所以这句话还有下文写我的成长“像大人一样”做铺垫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仗势欺人、添油加醋”是两个贬义词,表现了我对母羊“告状”行为的愤恨之情。本项“悔恨和懊恼之情”赏析不当。故选B。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文本中画线句与材料都运了用景物描写,也可以说是环境描写。画线句描写的是野地里黄昏时夕阳西下的场景。材料描写的是“迅哥儿”乘船去赵庄看戏月下行船时路上所见。从描写角度来看,两者都是从视觉角度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联系语境可知,文本中画线句“真可怕”“凝固的血色”表现了黄昏野地里的恶劣环境,说明天色已晚,母羊已经长时间吃不到草,小羊也很饿了。引出下文我内心的愧疚与悔恨之意。材料写月下行船所见美景,“踊跃”“跑去了”表现了船行之快,烘托了我终于可以去赵庄看戏的愉快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教育“熊孩子”首先学学熊妈妈》,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熊要爬很陡峭的雪山跟上妈妈,虽然一次次失败滑下山坡,却仍一次次奋力尝试,最终成功登顶——这段视频被竞相转发,人们纷纷为小熊的顽强和不放弃点赞。相信很多家长会拿小熊爬雪山的视频去教育自家的“熊孩子”,然而,你可曾想到正是熊妈妈按捺焦虑、舍得放手、耐心等待,才赋予了小熊放手一搏、永不言弃、愈挫愈勇的意志和作风。

②当下,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陷入难以名状的焦虑:砸锅卖铁“倒贴式”甩卖,只求有人把娃和作业一起接走;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辅导孩子是“危险工种”,会要命!凡此种种,看似戏言,实则吐露了现实生活中,众多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成长问题时的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甚至真有年轻妈妈因孩子写作业“磨蹭”被气到突发脑梗。

③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中,一幕幕与辅导作业有关的人间悲喜剧,在一张张书桌前轮番上演。一声叹息一滴泪,一声吼叫一声悲——每个窗口都投射出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不自律,管不好自己;担心孩子不如别人而自尊心受伤、自信心受挫;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立身之本、立足之地……父母的万般焦虑挤压了孩子身心成长需要的空间,大包大揽、严格管控只为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违背规律地画地为牢,时时管、事事管,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长成了缺乏独立性的“妈宝”和“巨婴”。

④其实,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家长们不妨学学那只熊妈妈,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去做、去体验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担应有的责任。家长要做的就是放手不放任、扶持不挟持、关爱不溺爱、宽容不纵容,着重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⑤孩子终有独立生活的一天,与其替他遮风挡雨,包办一切,不如适当放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让他学会自食其力。只有这样,才能见证成长,收获幸福。

1.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内容,你认为如果在第④自然段之后增加一节内容,应该重点论述与____________有关的内容。

2.下面有关本文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育‘熊孩子’首先学学熊妈妈”。

B.文章开头讲述小熊爬雪山的故事,是为了证明顽强和不放弃的重要性。

C.文中“妈宝”和“巨婴”,指的是缺乏独立性、永远“长不大”的人。

D.为了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家长应该学习熊妈妈,放任他们,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

3.下面这则材料如果用来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插入哪一自然段的开头?为什么?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塞,大人根本没法伸筷子。问朋友,为什么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查看答案

阅读风翕的《植物“说脏话”》(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你漫步于一片森林中,深吸一口气,就可以闻到植物的“语言”。没错,植物的“语言”是带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香、草香等,比如β-蒎烯,这是一种闻起来很清新,有松树味道的物质,大量存在于针叶植物如松树、杉树和菊科植物中。

②科学家将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视作它们的“语言”,当一株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时,那是它在“说话”,而别的接收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植物则是在“倾听”,并会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它们的“语言”主要用于群体内的相互交流,如在受到昆虫攻击时发出警报。例如,一棵西红柿植株在受到切根虫的猛烈攻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告诉同伴们敌人袭击,附近“听到”警报的西红柿就会释放糖苷,合成对害虫有毒的核苷生物碱,防止害虫对西红柿的进一步伤害。

④“语言”不仅用于内部交流,还可以用于“外交”。授粉者可以“听”得懂植物的“语言”,根据花香,它们能够判断出哪一朵花需要传粉了。另外,关键时刻,植物的“语言”还能够搬救兵。当大豆植株受到蚜虫的攻击时,会释放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大喊:“救命!救命!”援军——瓢虫听到后,便立即赶来,拯救大豆于水火。

⑤然而,目前植物的“语言”正遭受威胁,空气污染干扰了它们的“语言”,植物开始“说脏话”了。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把大黄蜂放在一个小室里,里面放着模仿黑芥制成的纸花。他们分别收集了生长于干净环境下和污染环境下黑芥植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并注入小室中。当注入的是干净环境下黑芥释放的物质时,大黄蜂能迅速反应,快速地找到纸花。而注入污染环境下产生的物质时,大黄蜂是迷茫的,它们漫无目的,到处乱窜。

⑥这样被污染的“语言”不仅为授粉者所不喜,远处同伴们也无法接收到了,因为这导致污染环境下的“语言”的传播距离比洁净环境下传播的距离要近得多。

1.根据相关内容,为“β-蒎烯”下个定义。

2.分析第④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植物说脏话”,是指“空气污染使植物无法正常地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B.植物的语言,不仅可以用于内部的交流,还可以用于外部的交流,都是为了防御来自外部的伤害。

C.第⑤节列举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所做的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

D.选文先介绍什么是植物的“语言”,再说明植物“语言”的作用,最后再谈植物“语言”受到污染的危害,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查看答案

阅读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释:①例:按照惯例。②涯涘:水的边际。③肆:恣情,放纵。④子:利钱;本:本钱;侔:相等。⑤观察使:官名。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例出刺史(    )              其土俗(     )

令赎归(     )             ④其贫力不能者(   )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子厚为师。

A.卷石底出                       B.全石为底

C.其境过清                         D.能径寸之木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观 察 使 下 其 法 于 他 州

3.翻译句子。

(1)是岂不足为政邪?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完成小题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1.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与本词上阕所反映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请赏析“几回疏雨滴圆荷”中动词“滴”的妙处。

3.请你说说词的末句“酒醒人散得愁多”中“愁”的内涵。

 

查看答案

八年级(1)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赏会徽)

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图的上方是一轮圆月,下方是一片海洋,请选出其寓意表述错误的一项(    )

A.共赏一轮明月,同吟中国诗词。

B.中国诗词胜过全世界一切的美好。

C.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神奇奥妙。

D.体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拟标题)

活动中,班级同学搜集到了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

11月30日,“寻找最美童声”《我爱古诗词》栏目组走进泰州市少年宫,少年宫语言专业50余名学生参加了海选。活动现场,参赛学生精心准备,动情演绎着精彩的节目,舞台上有慷慨激昂的将军,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有思念家乡的游子……他们精神饱满,全心投入,现场气氛热烈,评委对少年宫参赛学员整体素质褒奖有加。据悉,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学习热情,进一步带动全社会提升文化素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联合共青团江苏省委中少部推出大型青少年爱国主义及传统文化益智问答节目《我爱古诗词》。

(对对联)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感受颇深,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结合活动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 欣赏美童声回味无穷       下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