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cāng máng________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那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________的,邻河的小村庄。
(3)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zhèn ěr yù lóng__________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__________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请把陆游的《游山西村》默写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我们学了几篇人物传记,其实只要我们平常能够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不少有趣的、值得我们记录的人。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帮他写个小传,当然,你也可以给自己写个小传。请以“ 小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校园是你最熟悉的地方。日月流转,四季更迭,每个时期,校园都有其独特的美。请你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个片段。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写得具体生动,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
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A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A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的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讲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A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本文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填人名)
2.文中划线句子主要应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的语句。
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讲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A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作者说A很像个“姑娘”的目的何在?“似乎”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作者的眼里,A真的是一个狂热分子吗?请结合选文做出回答。
读书可以任性一点
①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②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③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④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好例子。阿西莫夫小时候热衷于阅读低俗杂志小说,他爸爸斥之为“垃圾”,但阿西莫夫说:“不论低俗杂志小说多么无聊,还是该读一读。年轻人渴望阅读粗野的、粗制滥造的、文体臃肿、题材陈腐的故事,只有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的单词和句子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渴望。凡是读过的人都必然会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其中一小部分人会转而去阅读比较好的作品。”阿西莫夫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通俗小说培养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⑤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⑥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1.下列关于“孩子阅读现状”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B.孩子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认真读过的少。
C.很多时候,孩子想读的书和父母挑选的书不一致。
D.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不考虑孩子的需求。
2.下列关于“读书可以任性一点”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指的是可以把图书选择权交给孩子。
B.这种“任性”可以培养孩子以书为伴的好习惯,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C.阅读的“量”比“质”更重要,孩子“任性”阅读后,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就能提高。
D.“任性”阅读可以抓住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专注和耐心的阅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