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释)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材料)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2.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

 

1.示例一: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2.(1)“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意对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因而可以放在第④段中。 或者:材料“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两者的使用对象不同,因此不能放在文中使用。 2.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句中的“功臣”一词,使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②句中的“迄今为止”,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说不定还有更早的没有发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题目 “一榫一卯总关情”中,作者对“一榫一卯”的关系认识在文章第②段中提到了: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在介绍完榫和卯的相关知识之后,作者在第⑧段中认为: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是本题的答案要点: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作者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的是人的情感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欢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劳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来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用睥睨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我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

“什么?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年轻的母亲惊诧不已地问道。

“是的!”她坚定地说,并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颗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道。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张巨大的罗网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条闪光的皮鞭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2.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

3.第一段对人物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当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试揣摩一下年轻的母亲当时的心理并把它写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____________         (2)其境过清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核舟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万籁此都寂,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子衿》)

(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作者: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初二(1)班的班主任张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有四位同学代表全班去看望望老师,他们都说了一番慰问的话。其中哪一位同学说话不太讲究分寸?  

A. 张老师,你一心为了我们,把身体累坏了。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愿您早日康复。

B. 张老师,你太不注意身体了,一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以后一定要劳逸结合。

C. 张老师,你安心在医院治病,我们会自觉地把班级工作搞好的,努力做到您在和不在时一个样。

D. 张老师,你要注意按时吃药,注意休息,病很快会好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