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________

(2)不独其子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处志/大道行也 B.余人各复延至家/不独子

C.径寸之木/其境过清 D.记之而去/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C.“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D.“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4.(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甲)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 整齐的样子 以……为子 同“邀”,邀请。 2.B 3.D 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当时都不可能实现。其中《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相似,“往来种作”与“男有分,女有归”相似,“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讲信修睦”相似。 5.(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解析】 1. 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房屋排列得整整齐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2)句意:不只是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3)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是通假字,同“邀”,邀请。 2. A. 语末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自己的; C. 介词,用/连词,因为; D. 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故选B。 3. D选项理解不正确。“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人都有自由生活、共同管理的权力。故选D。 4. 考查对比阅读。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都是当时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作为封建社会时期的理想,有很大的相似度。《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场景描述,是对《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化描述: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桃花源记》中的某些细节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往来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大道之行也》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男有分,女有归”“讲信修睦”可以一一对应,只是前者是具体描绘,后者是概括表述。 5. 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今,现在;乃,竟然;无论,古今异义,更不必说;本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桃花源中人”。 (2)终,终老天年;用,为社会效力;长,抚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写出诗的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及隐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②而一些人的内心,一些事情的真相,却藏在岁月的背后,我们无法感知。③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抵达这些人的心灵,接近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才发现,我们对生命的了解竟是那么肤浅,那么简单,那么通俗。④他们的心底,深藏着苦痛、深埋着善良、深掩着真爱、深蓄着大义,我们竟毫不知晓。⑤所以,只有岁月的河流在喧响中沉寂下来,在翻滚中平静下来,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个生命,懂得一颗心灵,才会明白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真实与美好。

(1)文段第③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浩大”、“表象”分别是什么词(词性)?“沉寂下来”、“真正理解”分别是什么短语?

(3)“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

(4)文段中的五句话,其中有一句标点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园寓居作》)

(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些人盲目追捧明星,却忽视了那些近在咫尺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人。

B.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举世瞩目,其建设遵循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C.他的脾气十分古怪,一会儿和和气气,一会儿暴躁如雷,周而复始,令人难以捉摸。

D.老师终日耳提面命,要读书,读书,可是每天在学校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