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①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②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③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④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⑤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⑥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⑦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⑧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⑨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⑩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⑪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⑫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⑬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⑭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⑮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温婉清秀的杨绛和潇洒俊朗的钱钟书,夫妻二人患难与共、彼此相伴的故事。
B.文章以“你放心,有我”为线索,表现了杨绛先生内心的强大与待人处事的从容。
C.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该句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________)
(2)湮于沙上(________)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含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 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5.试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分别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截至3月19日,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6个,确诊病例累计突破20万例。①针对疫情的传播严重程度和部分国家防控力度不够,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示,呼吁国际社会充分利用中国争取来的“机会窗口”。②除了严格的防控举措,世界各国还需有效开展联防联控、疫情监测、信息共享、医疗援助等国际合作,进而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③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再次表明,人类是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④这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携手合作、并肩同行的时代潮流。⑤在疫情这一共同威胁面前,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⑥唯有彼此间信赖、相互间合作,人类才能在考验下勇毅前行。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20日)
(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一句标点有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下“最美逆行者”,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他们为“抗疫”而战,为国人而战,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请你仿照示例,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要求能写出人物的精神,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病毒肆虐,您挺身而出;武汉危重,您挂帅出征。您是百姓心中的卫士,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是您的本分,更是您的信念!向钟南山院士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下列名句或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晚春》)
(4)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杜牧在《泊秦淮》中,运用议论表明对国家命运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捕捉老师日常生活琐事,包括饮食起居、会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片段组合的形式烘托出一个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
C.《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D.《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