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遂与

A.何陋有? B.沿河求,不亦颠乎?

C.无丝竹乱耳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帝使我百兽(长:做首领) B.兽见之走(皆:都)

C.虎不知兽畏己而也(走:行走) D.虎以为(然:正确)

3.翻译句子。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4.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理【解析】
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理【解析】
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理【解析】
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析】
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5.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1.B 2.C 3.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4.A 5.狐假虎威。讽刺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作威作福的人。 【解析】 1. 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狐狸。 A.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B.代词,指石兽; 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C.“走”古今异义,今义是行走,古义是跑。故选C。 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无敢,不敢。使,让。长,做领袖。 4.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B.理解应为: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 C.理解应为:我走在你的前面; D.理解应为: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 故选A。 5.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分析寓言寓意。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狐假虎威”。文中的狐狸只是借助了老虎的威势才让百兽畏惧,借以讽刺了那些自己没有实力,只是仗着别人的威势招摇撞骗、作威作福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从诗中看出夏天有那些特点?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写出了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夫君子之行,静于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8)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致远,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宋代文学家。《狼》一文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斗争。

C.《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D.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一生写下了十几部作品,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